微信
客户端
微博
“小锣鼓”敲出乡风“大文明”
2023-12-01 10:23:05


锣鼓争锋,铙钹竞鸣。近日,我区第九届群众文化才艺大赛锣鼓比赛决赛在高淳老街戏台圆满收官。来自全区8个镇街的8支锣鼓队现场角逐,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其中凤卞传承锣鼓队和固城十番锣鼓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个锣鼓队,去深入了解一下我区的锣鼓文化。

 

11月29日,砖墙镇相北村的法治广场传来阵阵掌声。几位老师傅身着盛装,精神矍铄,锣鼓声铿锵有力、慷慨激昂,以欢快的鼓点奏响幸福的凯歌。

 

古往今来,打锣鼓一直是高淳民众熟悉、喜爱的一项群众性传统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期间龙腾狮舞,锣鼓声此起彼伏,打锣鼓热闹的场景随处可见。在我区,大到欢庆国家大事,小到村里的婚庆喜事,总会活跃着锣鼓队的身影。

 

民间锣鼓源自于历史上的大型纪念祭典仪式和文化庆典活动。在历代的传承中,锣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创造和谐的美好愿望。凤卞传承锣鼓队则是在传统锣鼓中加上京胡,不仅能够带来视听上的享受,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农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固城街道花山村地处苏皖交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跳五猖”“十番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以“清锣鼓”为主的固城十番锣鼓是高淳重要的民间音乐,202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壮大演奏队伍,丰富演奏形式,除了现有的男子演奏队伍外,十番锣鼓的传承人拓展创新、与时俱进,组建了女子十番锣鼓队伍,扩大了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拓展了演出市场。

 

固城十番锣鼓通过师带徒方式传承,每逢喜庆的日子,传承人们都会欢聚一堂,拿出道具,聚在一起演奏,供人们欣赏或者自娱自乐。

 

固城街道花山十番锣鼓,俗称大锣鼓,产于明朝,盛于晚清。一直延续至今。固城十番锣鼓一般由五到七人演奏,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镲、小锣、钹,以鼓点为指挥,连续敲出十套不同的“锣鼓经”,并配以两只唢呐吹奏,音调铿锵,高昂激越中时有纤细之音,悦耳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传承和发展锣鼓文化,固城街道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支持鼓励传承人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学习创新演奏技巧和技法,整理锣鼓鼓谱,发展学徒,采取拉网式教学,不断加强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文艺骨干。同时,将锣鼓文化引进课堂,成立锣鼓特色兴趣班,每周定期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传授锣鼓打法,按照周周有活动,班班有成员,加强对少儿锣鼓传承的培训。

 

组建锣鼓队,只是我区乡村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重点以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动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多措并举兴建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让“小锣鼓”敲出乡风“大文明”。 

 

(记者:李庆星、方圆 通讯员:徐丽萍、张婷婷 编辑:张俐颖)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视觉高淳】坠入春日梦境~
【视觉高淳】紫瀑流霞!梦幻上线
【视觉高淳】竹篓盛春光,指尖觅茶香,春山如黛,茶香满城!
【视觉高淳】一城樱事,半卷春书
【视觉高淳】春日里的那一抹金黄~
【视觉高淳】与美好,不期而“郁”~
【视觉高淳】玉兰古韵待君来~
【视觉高淳】“梅”不胜收!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