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淳,智慧科技正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陈福明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引入全链条智慧化生产技术,不仅实现从稻谷进仓到成品出厂的全自动化,更以高效产能和优质产品,引领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

走进陈福明家庭农场的大米加工车间,机械臂精准抓取物料,传送带有序输送,整套稻米加工生产线宛如一座“智能工厂”。农场负责人陈福明介绍,这套南京首套全能智慧化大米生产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加工模式。

“通过智能化加工,效益大幅提升,我们每小时最高产量能达到14吨米,所有设备在电脑上一键就能启动。二楼的包装车间也是无人操作,袋子送上去打包后,由机器人码垛,成品大米就能直接出厂,每天大米产能大概在200多吨。”陈福明说。

智慧化变革不仅体现在加工环节,该农场已建成“无人化农场”模式,30余台智能农机覆盖耕、种、管、收、烘干全流程。相比传统种植加工模式,如今从稻谷进仓到成品包装全程自动化,机械臂替代人工完成搬运工作,真空包装线每小时可完成1000包包装,效率提升5倍,人力成本直接节省70%。

农场总经理陈蓉表示,近年来农场持续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育秧和种植环节,我们早已实现全程机械化,近期又引入全能智慧化大米加工生产流水线,既提升了大米生产效率,也保障了产品品质,为农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完善设备管理,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赋能下的农业变革,正为高淳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柳江宇 方圆 编辑:黄大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