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微信
微博
大综合全覆盖 一支队伍管执法
2020-12-24 09:06:40

高淳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侧记


检查工地扬尘污染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对兽药经营店进行农业执法检查。

对正在作业的收割机进行铁牛卫士农机安全专项执法检查。

联合交警部门对渣土管理进行联合执法。

▲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重点水域圩堤两侧“三无”船舶、地笼、渔网进行全面清理。

▲对网吧进行文旅执法检查。

联络员至农业农村局就执法协作意见双方盖章认可。

  

一处施工工地往往涉及多部门监管执法,水务检查有无执证照排污、建设检查施工质量和安全、规划核查相关手续是否齐全……原本需要六七个部门分别展开的执法事项现如今在高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一个部门就可全部搞定。


这一以“大综合全覆盖、一支队伍管执法”为核心模式的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在高淳已试点运行一年多。综合执法局共行使15个部门1620项行政处罚权、33项行政强制权,数据显示,改革以来,该区的执法案件数量翻番,监管效力提升,辖区社会秩序和营商环境得到了有效规范和优化。


15个部门执法权整建制并入

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去年7月1日,高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该区城管局正式挂牌运行,涉及城管、城建、房产、水务、规划等15个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和执法机构整建制并入。


“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区级层面成立了六个大队,接管所有执法事项,区公安分局则以城警大队形式派驻执法人员,保障和配合行政执法;镇街层面根据区域面积大小,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5至8人不等的标准分别派驻专业执法力量。”高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实现行业领域、镇域范围内‘一支队伍管执法’,这样不仅强化了城管部门的执法力量,过去各自为战的其他部门也都抱团执法,力量全部得到了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执法改革后,大大节省了行政资源,也减少了对执法对象的打扰,取得了双赢。

  

“以工地监管为例,过去涉及六七个部门,每个部门执法都不能低于两人,这就需要执法人员最少十几人,各个部门各自为战,轮流到工地检查,也增加了工地应付检查的负担,现在综合执法以后,只要两名执法人员就可替代之前六七个部门的十几个人,检查了所有事项。”该负责人说。

  

现在,高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内的执法队员既可以检查原城管分内的工地围挡、车轮冲洗事项,还可检查污水排污、规划手续、施工安全等原属其他部门的执法内容。综合执法局所有执法队员也从“专业单一”型向“全科多能”型转变。

  

“为适应综合执法要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执法人员跨领域、跨部门执法能力。”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执法局每周开展综合执法业务集中培训,邀请各相关执法行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覆盖农业、文化、水务、城建、城管、法制、复议、诉讼等相关领域。针对改革初期各镇街综合执法队伍普遍存在的执法力量不足、能力不够问题,实行区街联合办案、跨行业办案等“以案代训”制度,使基层执法人员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制定出台《综合行政执法办案考核办法》,每月对各镇街执法队伍的“办案数量和质量”、“执法主体建设”、“基础工作”等进行考核,鼓励和引导执法队员将精力投入到执法办案工作中。

  

集中统一行使执法权

有效解决多头执法推诿扯皮


据了解,通过整合执法机构和部门执法权限集中统一行使,避免了因部门执法权限分散而导致的交叉执法、重复执法、推诿扯皮,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和执法扰民等问题。执法体制也由“各自为战”向“集中统一”转变,进一步扩大了执法覆盖面和监管的精密度。

  

综合执法改革后,执法方式也由“传统人力”向“科技智能”转变。

  

在高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了区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平台,由“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系统”、“综合行政执法指挥管理系统”、“综合行政执法网上办案系统”三大系统组成,具备“案源信息整合汇总、执法任务分派推送、执法队伍联动处置、案件办理全程记录”等功能,做到了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全程记录、法制审核”。

  

此外,指挥平台还通过政法委建设的区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将基层基础网格与综合执法专业网格相结合,借助分布在全区网格内的网格长、网格员,进一步扩大问题来源。通过区镇两级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平台流转处理各类问题,运用科技手段减少执法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促进了执法工作公正透明。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还做到了执法流程、执法制度、执法标识“三统一”。制定实施了《一般案件和简易案件行政处罚操作流程》,统一执法操作流程、规范执法程序,逐步规范和增强执法人员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行为和意识;制定《法制审核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行政执法质量考评制度》,不断提高综合执法办案的质量和水平;统一综合行政执法服饰、臂章,配挂执法证号等。

  

据统计,截至12月初,高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办结行政处罚案件1343件,其中,城管类1071件、划转执法权限领域办结一般程序案件272件(镇街办案174件),涉及农业类138件,城建、国土、房产类73件,文旅类28件,水务类23件,人社类6件,商务类2件,发改类1件,司法类1件。农业、文旅、人社类案件数量均比改革前同期翻了一番。


办案数量质量双提升

执法保障有力显成效


“在一年多的运行中,综合执法工作在城管、城建、房产、文化、农业、人社、国土、水务等领域中都取得了办案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在服务征迁、城市管理、扬尘管控、关停化工企业与船舶制作企业、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各项中心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执法保障作用、发挥了较好的执法效果。”业内人士表示,一系列问题在综合改革后迎刃而解。


解决推诿扯皮更彻底。改革前,特别在居民小区等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相关部门执法工作各自为政,由于涉及职能交叉,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推诿扯皮始终存在,一些跨领域的执法活动推进起来较为困难,执法中存在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软作为、不到位等现象,群众反响比较大。改革后,一支队伍管执法,综合行政执法局变成执法兜底部门,谁执法的问题迎刃而解,推诿扯皮得到有效解决,一些民生老大难问题通过强有力执法得到根治,赢得群众点赞。


统筹执法监管更有效。由涉企检查执法部门排定每月检查计划,对企业主体每月最多集中检查一次。据介绍,截至目前,共统筹实施包括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局、民宗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发改委、气象局、文旅局等部门在内的484项涉企执法检查活动,减少了重复检查,优化了营商环境。


城市治理能力更强大。在全区推广“综合执法+公安”联动执法模式,将网格管理和执法查处深度融合,实现事件迅速处置、执法精准高效、执法行为公正公开。通过网格巡查,围绕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市容秩序等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对刚发生的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对重大疑难案件,由专业大队指导、镇街大队共同参与,集中执法力量解决。


联动区镇两级更高效。解决了基层“看得见、管不着”问题。改革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的人员来自城管、农业农村、水务、交通、文旅、房产、民政等多个部门,通过实行区街联合办案制度,开展系统性、针对性培训,逐步成为基层执法骨干,扛起基层综合执法重任。通过综合执法局专业大队与各镇街执法大队的案件办理数量进行“捆绑式”考核,促使专业大队带动镇街大队主动查处案件,做到“看得见、有人管”。据介绍,目前各镇街除城管类案件外,共办理农业、文旅、水务、城建等各领域案件174件,镇街综合执法能力普遍得到增强。


通讯员 陈文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视觉高淳】万亩稻田“织”新绿~
【视觉高淳】凌霄花开映古巷
💐美得嘞!初夏来这里~
【视觉高淳】☀️金色海浪已抵达!
【视觉高淳】坠入春日梦境~
【视觉高淳】紫瀑流霞!梦幻上线
【视觉高淳】竹篓盛春光,指尖觅茶香,春山如黛,茶香满城!
【视觉高淳】一城樱事,半卷春书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