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科协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4+1”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高淳区科协根据省、市科协的总体部署,迅速行动、找准定位,“眼睛”向下、接长手臂,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将“四长”(指医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推广部门负责人和科技型企业家四类人群)吸纳入科协领导机构,拓宽平台,让“四长”动起来。下一步,高淳区科协将通过成立科技特派员队伍、组建区级农技协联盟,促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以“科技+科普”力量打通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纵深推进科技长入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体现科协担当。
广泛吸纳“四长”拓宽科协组织体系
今年4月,南京高淳区委组织召开高淳区街镇(开发区)科协换届工作推进会,下发了《关于做好镇街(开发区)科协换届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实施步骤,规范镇街(开发区)科协组织换届工作。同时,高淳区成立了镇街(开发区)科协换届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推进换届选举工作。
6月30日,高淳区漆桥街道科协成功召开换届大会,至此,高淳区2021年镇街(开发区)科协换届完美收官,建立了“四长”专兼挂科协副主席服务机制,8个镇街科协、1个开发区科协主动吸纳36名优秀“四长”进入基层科协领导机构兼任副主席,充分发挥“四长”联系面广、动员力强的作用,把更多热爱科协事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组织活动能力、群众工作经验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充实到科协队伍中,带动医疗、教育、农业、科技等各领域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为基层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类公共服务,夯实基层科协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高淳区古柏街道科协副主席朱晓斌就是“四长”之一。作为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协会会长,朱晓斌坚持科技引领,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紧密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探头监控、在水里架设增氧装置,点击手机即可远程操控,足不出户管理几十亩养殖水塘,更精准高效,不仅让虾蟹整体养殖效益增加,也进一步“解放养殖户的双手”。集成和示范应用5.0版生态养殖、SPF小龙虾种苗培育等新技术,建立健康立体水产养殖示范基地4000亩,辐射面积超6万亩。去年,协会通过推进以虾蟹体系为核心的农产品品牌化路径,带动生态链其他农产品生产销售,开发系列产品8个,实现区域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带动广大会员和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如今,朱晓斌荣获省“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并经中国农技协审核通过,建成“中国农技协虾蟹共作科技小院”,联合高校、科协系统共同打造集农业科技创新、生产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和高校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乡村科技服务体系。
“四长”代表魏清深耕粮油技术推广
细分优势产业科技特派员入乡服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科技是核心。去年,高淳区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是此次试验重点改革项目。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淳区科协助力城乡融合,结合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将改革重点放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搭建农业技术转移平台等方面,最大程度整合科协、科技资源,成立高淳区科技特派员团队,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高淳区固城街道科协副主席、南京花山现代园艺公司总经理马文,用科技“把脉”果蔬种植业,带领农户增产增效,今年作为“四长”代表加入区级科技特派员团队。2003年,由马文创办的南京花山现代园艺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是一家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公司以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园艺站为技术依托,已建成砂梨单层棚架式栽培标准化示范园200亩,无性系繁殖生态茶园50亩,梨、草莓、桃、葡萄、柿子等经济林果资源圃50亩。10多年来,马文一直从事农业科技种植和科普知识推广,利用科技人才优势,每年通过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或邀请国外及省市农业高等院校园艺专家进区讲课,培训农户1000多人,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头,指导农户规范种植,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获得信息、知识,提供技术指导及优质种苗等系列服务,帮扶带动了省内外及周边1000余村民和青年农民创业致富。2014年,花山现代园艺公司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2015年马文被授予全国“科普带头人”称号。
在高淳,像这样的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据悉,在今年年底前,科技特派员队伍将细分各街镇和村庄的优势产业,精准遴选组建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团队,开展一月一次的“科技暖村”行动,引流更多科技、科普资源往乡村集聚,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注入科技动能。
“四长”代表朱晓斌查看立体水产养殖基地
创条件搭平台激发“四长”潜能
为了让“四长”充分发挥作用,激发“四长”自觉融入科协服务大局,团结引领其所在领域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作用,高淳区科协不断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今年,以省市区科协“共学共建”为契机,以东坝街道为试点单位,以合作社为基础,成立高淳区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协会,试点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作为高淳区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协会的依托单位,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在2008年5月由东坝街道和睦涧村村干部牵头、18个成员组建,主营水稻种植、加工、销售,通过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等“八个统一”服务,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让和睦涧有机大米产业成为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的富民产业。目前,会员达到455名,基地面积3232亩,年经营收入80多万元。
下一步,高淳区科协将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导,探索“合作社+农技协”的发展新模式,集成科协系统上下优势资源,与“四长”进行有效对接,整合产业链所需科技、人才、平台、渠道等资源,吸纳水稻产业链中涉及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资公司、加工公司、冷链储藏公司、电商平台、文旅公司等,形成产业链闭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纵深推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形成与新时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协工作新格局。
“四长”代表马文用科技“把脉”果蔬种植业
通讯员黄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