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近日,区农业农村局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村推进试点工作,确定东坝街道下坝村、青山村2个村为试点单位,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规模养殖不同,农村养殖主体众多,环保意识弱、投入能力差,是散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短板。
东坝街道下坝村插扒塘自然村,只闻鸡犬声不见畜禽养殖的粪污,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与以往村上鸡鸭到处跑,随地排泄的情况大有不同。这一变化得益于刚刚推进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扒塘自然村结合当前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积极改变畜禽养殖方式,实行畜禽圈养,为畜禽散养户建设围栏、厩舍及集中堆肥场,建立围栏垫料养殖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村庄环境卫生。
东坝街道青山村垄上自然村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该村注重因地制宜,采用木质围栏,将围栏建设融入村庄环境,为农家小院增添了美景与趣味。畜禽粪污收集起来后,通过袋装、集中堆放在非露天堆粪场发酵处理,开春后,将按照自产自用的原则就近就地还田处理。
畜禽粪污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通过收集、处理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利用,变废为宝。
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在试点村整村推进,下坝村和青山村其他自然村陆续在建设中,完成后将达到全村畜禽养殖圈养率、全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全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三个百分之百。
(孔阳婷 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