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区成功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成为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区。这也是继2021年创成“中国天然氧吧”后,我区在生态环境领域斩获的又一国家级荣誉。
日前,记者来到阳江镇保城村,一条沟渠绕村而过,只见岸清水绿,水流潺潺,碧波荡漾。在村庄的房前屋后,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打捞水里的漂浮物,保证水体清洁无污染。阳江镇保城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凯明介绍,保城村从2018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对400余亩水面进行了清淤提升,安排专人进行打捞管护。村民陈兴志说,现在水环境好了,水鸟也多了。
我区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域面积占比近四分之一,保城村的变化只是近年来我区水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
2010年,我区开始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前全区所有自然村实现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接户率达到82%。近年来,我区还率先开展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推进固城湖退圩还湖生态工程,持续夯实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态基础。
石固河是1991年开挖贯通的人工河,北连石臼湖,南接固城湖,全长12.6公里,早期承担防汛抗旱作用。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河道及周边环境每况愈下。近年来,我区对石固河进行了河道拓宽、河底清淤、新建堤防、绿化亮化及配建设施建设,石固河变身景观河。淳溪街道南湖社区居民王宇芳说:“以前水上还有漂浮物,现在经过河道清淤改造拓宽,整个河面非常干净,旁边的绿化也非常好,晚上散步的时候居民也比较多,大家心情也好,因为环境比较优美。”
作为高淳的母亲湖,固城湖是全区最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日前,记者来到固城湖退圩还湖项目施工现场,1.8公里的生态修复带、6个人工岛已完成建设,取水设施南移600米和自来水厂、生态监测站已经建成投用,6平方公里的水面已全部恢复,6.2公里的堤防工程和滨湖景观带进入扫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计划于今年年底全面建设完成,完工后固城湖将扩容6.11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了1个西湖,可恢复有效防洪库容2200万立方米。
区建发集团退圩还湖项目办负责人宋德宇说:“退圩还湖工程是山水林田湖草省级示范项目,集生态、灌溉、供水、航运、防洪五大功能于一体,项目建设完成以后,还将为市民、游客提供非常好的休闲娱乐、文化旅游观光的场所。”
长期以来,水产养殖是我区的特色富民产业,但也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从2020年起,我区探索实行生态涵养专项补偿,拨付补助资金;对总面积64.33平方公里的重点水域实施常态化禁捕,水生态功能持续向好,全域基本消除V类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居江苏省前列。高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尾水湿地净化项目,覆盖总面积5500亩,属于全省农业绿岛项目。从2020年8月开工建设,2021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尾水湿地净化,利用“渠-塘-表”三级净化技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江苏省池塘尾水一级排放限值标准后排放,有效提升园区的水环境。
在“两山”转化探索实践中,我区始终把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摆在首要位置,健全落实垃圾收运、污水管理、绿化养护、违建管控“四位一体”长效制度,近三年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9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12个、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300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街镇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江苏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扬,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江苏省推广案例。南塘新村有205户人家,2016年被评为省级“水美乡村”,2017年成为我区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目前美丽庭院创建率100%、挂牌率96%。
此外,我区还建设连接慢城-游子山等35座山体的百里生态绿脉和游子山-固城湖等63个圩区的滨湖森林长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3平方米,全域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2718个。
(记者:吴芳芳 赵维康,通讯员:王鹏桢 邢光理 ,编辑:吴迪 张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