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农时不负春。立春已至,冬小麦进入追肥期。连日来,在我区的田间地头,有一群“飞手”正操作着植保无人机,进行投放化肥、喷洒药物等作业。随着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进步,昔日“高大上”的植保无人机,如今已悄然进入高淳的田间地头,助力农业生产“加速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翅膀”。
在东坝街道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90后”新农人诸良正在为2500亩即将拔节分蘖的麦苗追施底肥。麦田旁,只见他和工作人员轻车熟路地给植保无人机展开机翼,装入尿素,启动螺旋桨,在遥控器显示屏上设定飞行速度、相对作物高度等参数。5秒后,自重50公斤的无人机机翼“嗡嗡”作响,随即犹如离弦之箭飞向目标地块上空,化肥喷洒而下,均匀而精准。自从成为一名“飞手”,诸良已经记不清自己操作了多少次起飞和降落。
2018年,在第一次接触植保无人机后,诸良敏锐地发现,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施肥等方式,该技术具有灵活性强、精准度高、受天气因素影响小、无人接触等优势,是现代化农业提质增产的好帮手。说干就干,诸良立即向岳父陈福明以及合作社其他成员说明该技术的前景,并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2019年,合作社购置了第一台植保无人机,诸良通过学习,顺利拿到无人机的“驾照”,在田间实施作业。
无人机的“驾照”,全称是“植保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 有了飞手证,飞手就可以获准操控无人机。诸良向我们介绍,除了施肥以外,植保无人机也能用于播种和喷洒农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植保无人机还具备智能测绘、精准喷洒等功能,操作更加容易上手,数字化技术让农业变得更智慧、更高效。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合作社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助力,也吸引了周边不少农户前来向他学习。
目前,东坝街道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已配置3台不同型号的植保无人机,以保障不同田块播撒作业。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最核心的指标,对农业的发展乃至乡村振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深耕深旋机、激光平田机、水稻高速插秧机、粮油烘干机等各类农业机械达80多台,为合作社农业生产注入了新动能。
当下,科技正为农业写下新的丰收之歌,也改变着新一代农民的劳动场景。如今,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入到植保无人机“飞手”的行列中来,为我区农业播撒领域注入了一股新力量,为农业“机械换人”提供了可靠途径,将农民进一步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依托新技术、新装备,我区的农业智慧化水平正不断提高。
(记者:毕明鑫 马睿群,通讯员:高明浩,编辑:金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