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纯热爱体育的少年,到扎根基层的网球教练,再到南京市高淳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校长,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高淳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有更多的像夏玉婷、徐文婧一样的优秀运动员从这片体育热土走出来,迈向更高更广阔的舞台。今天的《新高淳人的奋斗日记》让我们来走近班无能,看看他在高淳少体校的工作与生活。
高淳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校长 班无能:
我叫班无能,祖籍江苏徐州,自小便对体育很感兴趣,作为体育特长生顺利考入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高淳区少体校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网球教练。十年期间,我见证高淳体育的蓬勃发展,与高淳少体校一起成长,现在担任高淳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校长。
高淳不大,风景如画,高淳虽小,美丽富饶。高淳有着一种亲和力和包容力,给人难得的幸福感。出行自在随心,生活多姿多彩,幸福指数很高,各项配套愈加成熟,面貌日新月异,商业、教育、医疗、交通日益完善,未来,尤可期!
我从2013年就来高淳工作了,初执教鞭时我曾暗下决心,要从自己手上输送出更多的好苗子,培育新鲜血液,让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后备人才基地。我所在的高淳区少体校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体校”。教职工10余人,在训学生长年保持200人以上,校内开设了羽毛球、武术、网球、拳击等训练项目,其中羽毛球为“市队区办”项目。坚持“教体融合、区队校办-社会办”的发展模式,凝聚社会力量联合开办了足球、游泳、田径、空手道、跆拳道等训练项目,是南京市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
“很少人的青春一直是在红地毯上走过的,所以请不要在我们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既然心中有梦,那我将勇往直前,力求青春无悔。”这是我喜欢的一句话。在做教练的同时我还曾兼任过共青团,场馆运营,赛事管理,征收拆迁,街镇挂职、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身兼数职,经常是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老天从来不会辜负勤劳的人,我带领的团队多次获得省市表彰。同时,区文旅局协助群体竞赛科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和群体活动,敞开体校场馆大门,支持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2019年,我主持高淳区少体校工作之后,逐渐将团队一线执教的担子交给了年轻教练员,自己则是全身心开始投入校长的工作。在担任体校负责人期间,我重点推动体教融合发展,着重打造优势项目,打通区内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升学通道,与区实验小学、宝塔小学、阳江中心小学、砖墙中心小学、区一中等学校签订联合办队协议,实现优秀运动员学生,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培养体系,先后向省市代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00余人,在国家级、省市级体育赛事中,都曾取得过优异的成绩。数以百计学生进入985、211等高等院校,大批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由于我出身基层教练员,深深明白比起一味关注运动员的成绩,少体校更应该培养运动员的品质素养,这样即使孩子不能成为顶尖的运动员,也能在社会各界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在校长的管理工作之外,我会经常帮助基层教练员解决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协调训练场地、关心训练情况,关注运动员的个人发展。在我看来,自己比起是一个校长,更像是一个“家长”,而少体校就是自己的家。我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少体校应当发挥更多职能,强化年轻教练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运动员的爱国教育。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2022年我们少体校在省市体育竞赛中取得了21金、19银、23铜,输送到国家羽毛球队的运动员夏玉婷在2021年取得了尤伯杯世锦赛冠军,输送的羽毛球运动员徐文婧进入国家青年队集训,连续四年取得了全国冠军,目前已经进入国家青年队集训,也是中国女子羽毛球的新起之秀。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选好苗子、打好基础,做好青少年体育事业,培养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普及推广体育项目,让更多孩子享受体育锻炼,提升区内青少年的体质。同时承办好国内外体育赛事活动,通过品牌赛事举办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赛事构建经济发展平台,撬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高淳的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拉 三产消费。同时我们也将积极配合区文旅局以国际慢城为平台,打造休闲体育名城,给百姓带来幸福,让城市更具活力,为新时代高淳发展贡献更强盛更蓬勃的体育力量。
多年来,班无能积极配合做好全民健身系列工作,如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太极拳、柔力球、广场舞、气排球、羽毛球等项目的培训、比赛安排提供场地。此外,利用体校场馆空闲时间段,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市民开放,一方面满足周边群众健身需求,另一方面有效提高场馆资源的利用率,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区少体校被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其个人多次被南京市体育局、市老体协评为先进个人。
在高淳工作的十年,班无能收获了许多荣誉,高淳区优秀志愿者、高淳区优秀团支部书记、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南京市老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南京市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南京市体育局第二十届省运会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无一不凝聚着班无能的汗水与努力。看着获得的满满的荣誉,班无能说,这些仅代表着过去,他将一如既往与学校教练和运动员一道,积极做好日常训练,用心用情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积极认真备战每一场比赛,继续为我区增光添彩。
(记者:李庆星、方圆 编辑:张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