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微信
微博
桥这头,桥那头——探寻苏皖毗邻两村一体化共富密码
2024-12-29 08:40:32

苏皖交界处,一座“连心桥”分属两省,桥这头是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桥那头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花山、蒋山,桥这头、桥那头,两个苏皖毗邻村是如何携手发展的?长三角一体化带来了哪些变化?两村又是如何实现“一体化”的?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座连心桥,牵手苏皖边界两村庄

“过了这座‘连心桥’,就到江苏地界了。”年终岁尾,正是盘点丰收的时候,清晨,李虎把清塘收获的最后一批鱼蟹装运上车,用了不到十分钟的车程,就来到“连心桥”上,目的地是桥那边位于江苏高淳的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

苏皖交界处的“连心桥”

李虎,安徽省宣州区蒋山村蟹农,对他来说,跨省没有丝毫边界感。李虎在蒋山村承包了56亩蟹塘,每年螃蟹上市季,他和老乡们每天都要在“连心桥”上来来往往,“安徽的水产,江苏的市场,是‘连心桥’架起了发展的通道。”

“连心桥”架在一条山河上,山河是固城湖的支流。站在桥上往东看,一座青山映入眼帘,这座山叫“蒋山”。一山连着苏皖两个村庄,两村都曾以“蒋山村”为名。2020年,因高淳区进行行政村规划调整,高淳的蒋山村改名为花山村。

两村之近,近在咫尺;两村之远,相隔于一条河。以前两村村民往来需要走一个多小时,修路架桥成了两地百姓共同的期盼。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两村共同出资修建了一座宽仅2.8米的小桥,取名“连心桥”。后因老桥通行条件差,2021年,两村再次联手,新建了一座宽5米的“连心桥”。

“连心桥”一头是江苏省高淳区花山村,一头是安徽省宣州区蒋山村

高淳区花山村村民路玉全程参与了新旧“连心桥”的建设,他说,桥梁名称是两村村民们共同商议确定的,“连心桥”寓意村连村、心连心,“连心桥”将两地百姓直接交流的纽带系得更紧了。

“连心桥”不仅拉近了两村的空间距离,还产生了“共振效应”。2019年,桥这头的高淳区开工建设横跨固城湖的花山大桥,桥那头的宣州区狸桥镇也随之启动蒋山段公路改扩建工程,直通花山大桥,并特意命名“两山公路”,取蒋山、花山携手发展之意。2022928日,一桥一路同一天建成通车。

桥相连、路相通,“毛细血管”被打通了,苏皖两地更近了。

“两山公路”与花山大桥“并肩而立”

一座奋进桥,比学赶超共筑山水间的家

“连心桥”连着两个村,也见证了两地“你追我赶”的发展历程。

南依群山北临固城湖,立足山水资源禀赋,高淳区花山村发展起了螃蟹、茶叶、罗氏沼虾等特色产业,观光、民宿、康养等文旅业态也在蓬勃兴起。今年10月份,央视一套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三季聚焦花山村,让这个苏皖交界的小山村声名鹊起,成为网红打卡村。“特别到了节假日,民宿房间天天客满。孙新华介绍,《山水间的家》走进花山村,带动了乡村旅游,近期还有几批来自北京、青岛的游客前来游玩。

固城湖畔的江苏省高淳区花山村

好生态催生好业态,好业态涵养好心态,花山村华丽转身,从一个南京市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11年前,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仅有6万元,2023年则突破了500万元。

一桥相隔的宣州区蒋山村,与花山村山水相连、资源相似、村情相仿,但在发展上曾经落后了一大截,村民中甚至流传着“车子跳,蒋山到”的顺口溜。

“虽是一句玩笑话,但真让我们臊得慌。”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春六介绍说,为彻底改变蒋山村的面貌,村“两委”在学习花山村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际谋思路,集思广益促发展,开启了“蝶变”转型。

如今的蒋山村早已换了模样,成为安徽省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成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基地,全力打造红色生态旅游村。指着村口标语“追赶江浙 争先江淮”,程春六信心满满道:“这是我们宣城市的目标定位,蒋山村是宣城的东北门户,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追上桥对面的步伐,并驾齐驱!”

固城湖畔的安徽省宣州区蒋山村

邻村迎头赶上,也让花山村倍感压力。“有压力更有动力,两村之间相互比拼,也是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我们也在迈开步子跑出乡村振兴新速度。”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团总支书记张婷婷说。

一座融不分彼此的“一家子”

“台上”,花山村与蒋山村打擂台、晒成绩、拼干劲,在“台下”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如一家人。

最近,“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在宣州区狸桥镇举办,在蒋山村的邀请下,由高淳区花山村选送的省级非遗“跳五猖”登台亮相,引起轰动。同时,花山村举办“唱响古戏台”戏曲演出活动,众多蒋山村村民跨过“连心桥”来过戏瘾。

其实,花山村与蒋山村的相融,最早源于联姻。据统计,两村近三分之二的人互有亲戚关系。

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党总支委员路有顺是土生土长的花山村人,他的妻子是宣州区蒋山村人。路有顺每次来到蒋山村,当地人都亲切地喊“女婿来了!”

“村上走走,桥边坐坐,拉拉家常,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就这样化解掉了。”路有顺说,农村讲人情关系,有了“亲戚身份”去处理问题,往往能事半功倍。于是,两村共同选派了一批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好女婿,组建了“老女婿”志愿服务队,化解水域治理、土地承包、家长里短等跨村纠纷。这支“老女婿”志愿服务队已成为两村社会治理的又一座“连心桥”。

“老女婿”志愿服务队与村民唠家常

从自发走动到区域联动,党建共建功不可没。

2018年和2021年,花山村和蒋山村两次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探索党建领域区域合作新模式,以政策共学、活动共联、困难共扶、矛盾共解为抓手,共绘发展同心圆。

花山村和蒋山村签订党建共建协议

在党建引领下,省份界线得以突破,长三角一体化更是加速了两个苏皖毗邻村庄的“一体化”。

得益于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宣州市民在高淳就医可以享受异地就医同城服务“在高淳看病,医疗水平高,报销也方便,减轻了我们的就医负担。”蒋山村村民田贵宝深有感触地说。

高淳区固城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花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亚楠表示,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红色文化开发等方面,探索与蒋山村开展深度合作,携手共进,共筑山水间的家。

一座发展产业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冬阳煦暖,固城湖波光粼粼、碎金跃动,宛如一块明镜镶嵌在苏皖交界处。

固城湖北岸,高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数千亩蟹塘整齐规范,蟹农们正忙着清塘晒塘,为来年养殖做好准备。

高淳是有名的蟹乡,固城湖螃蟹闻名遐迩,今年全区养殖面积达22.49万亩,预计产量超2万吨。在花山村,螃蟹养殖是主导产业,近年来,蟹鱼、蟹虾套养模式提升了养殖综合效益。村民田启良在蟹塘里套养起罗氏沼虾,每亩增收超一千元,真正达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

固城湖西岸,宣州区蒋山村地界,伫立着一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牌子,这里正在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预计年产15万公斤优质虾稻米及4万公斤小龙虾,实现“一田双收”。

在蒋山村,螃蟹也是增收的“主角”。“我们的螃蟹也是喝着固城湖水长大的,全村80%以上的村民养螃蟹,也经常和花山村相互交流养殖技术。”蒋山村蟹农张启生介绍,江苏邮政EMS、南京顺丰还在蒋山村设点收寄,无缝对接,直销江浙沪地区。

蒋山村蟹农张启生捕鱼丰收

现代农业合作“一湖情深”,园区共建更是潮涌“长合区”。

依托高淳区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经验,宣州区与高淳区开展合作共建,创新“高淳推荐、产业协同”合作机制,联合打造苏皖(宣州·高淳)产业合作园,加快推进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宣州片区)建设。

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宣州片区)

2020年以来,园区落户高淳企业6家,招引长三角地区项目99个,总投资262亿元。”安徽省宣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高表示,将加快推进园区建设、项目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重点工作,与高淳携手同行,在苏皖合作新赛道上取得更大成绩。

产业协同发展,地缘相邻是天然优势,优化营商环境则是“关键落子”。

高淳区花山村村民何军在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宣州片区)开办了一家生产塑胶跑道的企业,落户七年来已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人在宣州也可以查到高淳的社保缴费记录,不用两地跑,这为我们招聘、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何军说的便利,正是因为高宣两区签订了“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

高淳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速了区域内人才、资本跨区域流动,两地将继续扎实推进“跨省通办”业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一座希望共建长三角一体化“中心磁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人员往来、交通互联,产业协同、民生共享……花山村与蒋山村,这两个省际毗邻村携手并进的历程,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行政区划来说,高淳区与宣州区都处于各属省市的边界地带,但放眼全域,两区正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几何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跨区域合作,探索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2016年,高淳与宣州缔结友好城区,签订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合作协议、编制省际毗邻地区总体发展规划暨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区域应急管理一体化合作、组建联合调委会、开展禁捕退捕跨省联合执法行动、开发串联旅游路线……高淳宣州正携手打造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磁场”。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南京高淳—宣城宣州跨区域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高宣两区的合作发展更加明晰了方向。安徽省宣州区发改委副主任刘键介绍,未来宣州与高淳将继续聚焦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分工、跨界融合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合作能级,力争成为省际毗邻地区边界产业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

“目前,途经高淳和宣州的宁宣铁路、宁杭铁路二通道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并在稳步推进前期工作,同时常芜铁路也有望进高淳。”江苏省高淳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淳将锚定“现代化特色发展区、南京南部高品质新城区、长三角重要节点区”发展定位,着力完善对外大通道,更好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使命,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记者孔阳婷韦东宁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视觉高淳】坠入春日梦境~
【视觉高淳】紫瀑流霞!梦幻上线
【视觉高淳】竹篓盛春光,指尖觅茶香,春山如黛,茶香满城!
【视觉高淳】一城樱事,半卷春书
【视觉高淳】春日里的那一抹金黄~
【视觉高淳】与美好,不期而“郁”~
【视觉高淳】玉兰古韵待君来~
【视觉高淳】“梅”不胜收!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