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关键在实干。自去年以来,南京市统计局派驻干部耿延武扎根东坝街道东风村,以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激活资源,将 “问题清单” 逐一转化为村民的 “幸福账单”,在抗旱保收、产业振兴、环境焕新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5月12日,东风村的麦田里,驻村书记耿延武俯身查看麦苗长势。自驻村以来,他的足迹遍布全村9个自然村的田间地头。面对持续干旱,他每周三次巡查电灌站,组织人员检修设备、调度输水。农户感激地说,书记及时协调水源为麦田补水,常来田间关心生产,解了燃眉之急。
在东风村东南侧,130多亩的蓝莓基地已雏形初现。这个投资近300万元的现代农业项目,从土地流转到设施建设,处处凝聚着他的心血。农场负责人坦言,多亏书记在前期工作中细致帮扶,项目才能快速推进,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盘活闲置资源,耿延武同样“算”出巧思。去年底,他与村两委商议,将闲置的旧丝绸厂房改造为农产品仓储中心。凭借派出单位资源优势,成功争取到170万元省市补助资金。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还能带动村民就业。
环境整治上,耿延武将80万元专项资金合理规划,用于村民活动中心修缮、运动广场建设、公厕改造、停车场新建及荒地绿化等工程。汪家庄自然村的 “统计文化长廊” 更是别具匠心,用图表、展板和趣味问答,让统计知识走进村民日常生活。村民纷纷点赞,村庄环境大变样,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东风村村党总支书记丁继宏评价,这位驻村书记扎根一线,充分发挥市级机关资源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进程。
谈及驻村感悟,耿延武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双账本”:一本算清经济账,以数据驱动发展;一本算暖民心账,用真情服务群众。未来,耿延武将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实体企业和农业项目落地,增强村级 “造血” 功能,践行 “驻村更助村” 的庄严承诺。
从统计报表到村民们的“幸福账单”,从机关干部到驻村书记,耿延武用200多个日夜的坚守证明:把群众关切扛在肩上,把专业优势用在刃上,就能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书写动人篇章。接下来,这位“驻”进百姓心里的书记,将继续带领东风村在强村富民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记者:马睿群 赵子涵 编辑:黄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