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淳区第六批区级非遗名录公布,虎头鞋等36个项目入选。这一承载千年民俗的手工艺品,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武士俑头戴虎头帽,彰显镇邪神威,而虎头鞋因鞋头呈虎形,自古便被赋予“辟邪恶、保平安”的寓意,寄托着长辈对孩童健康成长的期盼。
在高淳老街的虎头鞋店铺前,红底黄纹的虎脸绣样栩栩如生,吸引游客驻足。游客张恩惠特意为新生儿外甥选购:“寓意好,手工鞋看着就精巧。”
62 岁的张冬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传承人,自幼随长辈学艺,对配色与针法颇有心得。“做一双虎头鞋要经打袼褙、纳鞋底、绣虎脸等十几道工序,光纳鞋底每平方寸就要纳81针以上,七八天才能完工。”张冬梅指着案头的半成品介绍,从剪样到绣制虎眼、胡须,每一步都需力道均匀,虎脸刺绣更要融合打籽等多种技法。
针对现代生活需求,张冬梅将传统敞口鞋改良为十余种新款,还衍生出虎头枕、香包等周边产品,张冬梅解释说,尽管工序繁复,但手工纳制的鞋帮鞋底能更好呵护儿童足部。如今,她的店铺已成为老街非遗活态展示窗口,此次入选区级非遗更让她坚定传承决心,张冬梅:“欢迎年轻人来学,要把这门技术传下去。”
从唐代武士俑的虎头帽到今日孩童足下的虎头鞋,这门非遗技艺在张冬梅手中既保留着“虎虎生气”的传统纹样,又融入了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设计,让千年民俗在针脚间焕发新生。
(记者:李庆星 编辑:黄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