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客户端
微博
融媒体小记者研学——参观光大再生能源、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高淳博物馆
2025-07-27 09:02:53

访禾记

宝塔小学六(8)班陈昊

有句话叫“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因为“民以食为天”,所以也就只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了。

农民是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职业。普通是因为农民作为劳动人民中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并不稀缺少见。伟大是因为如果没有农民,人类就丧失了一个稳定的、巨大的食物来源。而且如果没有农民,目前单靠科学来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并不能实现。农民的伟大之处还在于汗水,要想获得丰收,就必须付出足够的体力与精力。

今天,我们来到了和睦涧村的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顾名思义,这个合作社主要就是以种植、处理、存储并销售大米为主。

“稻”又叫“禾”、“谷”,指水稻。水稻的种子经加工处理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了。翻开字典,你能看到一个又一个以“米”、“禾”为部首的汉字。稻米衍生的文化,带着稻香传承万千岁月,如今中国南米北面,南稻北麦的格局难道不是最好的体现吗?

水稻同小麦、土豆、玉米在粮食作物中名列前茅,这背后想必有许多像袁爷爷那样的科研工作者与万千辛勤劳动的农民啊。

农民们如此辛苦,没有帮手可怎么能行。还好,本次活动中,我们看见了帮助农民的黑科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插秧机、收割机都加入农业生产中。不,不止这些,智慧系统才是王道,它使种田变得智能化、高效化。可以监控,可以远程操作,可以显示数据,几乎无所不能,对农事有极大帮助。

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有机产品和一墙的荣誉以及几尊铜像和VR眼镜也是极有特色的。那发黑的铜像展现了农民朴实坚韧的特点。

今日访禾,收获颇丰,叹禾叹农,有感而发。

老师点评:这篇作文文笔大气磅礴,不管是开头诗句的运用,还是结尾的点题都体现了我们小记者精彩的写作能力,作文中间篇幅介绍了稻谷的衍生文化,赞扬了像袁隆平爷爷以及像他一样科研工作者和广大辛苦劳作的农民,可以看出小记者的知识储备量很丰富。但是有个可改进的地方,就是作文前面运用的一些词汇可以再稍作考量,比如“底层”“投入资源少”,再改善一下会更完美哦!愿你每次提笔都能妙笔生花!

 

 

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实验小学五(4)班李子矜

7月16日上午,我们区融媒体中心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高淳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门前广场上,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塑,仿佛在诉说着在高淳这片古老土地上发生的往事,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的长廊,步入那段遥远而光辉的历史。

首先,我们来到历史人文展厅。这里以“水绿山青,风高民淳”为主题,陈列着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物,有着丰富的实物展示与逼真的历史场景复原,为我们揭开了高淳早期人类生活的神秘面纱。一万多年前的动植物化石,宛如时间的使者,诉说着高淳远古生态环境的模样。这些展品,凝聚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改造自然的智慧,仿佛穿越时空,告诉我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启高淳文明的最初篇章,将高淳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然后,我们来到胥河主题展区。伍子胥开挖胥河这一历史壮举被生动复原。以场景模型、图文展板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胥河河道蜿蜒,施工场面热火朝天,展现了高淳人民开山辟河的决心与高超的技艺。在这个展区里还展示了高淳圩田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关农具,这些农具见证了高淳圩田稼穑的繁荣,诉说着高淳从荒滩到鱼米之乡的转变历程。

最后我们来到了周代青铜器展厅。通过一件件文物的近距离参观和讲解员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从青铜器中了解到春秋礼乐,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这次高淳博物馆的探寻之旅,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度的学习与成长之旅,我们要做家乡文化的宣传者,共同守护家乡的文明瑰宝。

老师点评:这篇作文文笔精妙,从作文题目就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篇幅的描写不乏小记者细致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把一个个历史场景通过文字生动的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赋予了文物生命与情感。但是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还可以再作斟酌,会更棒哦!珍惜写作天赋,继续放飞想象的翅膀吧!

 

千年的伟大历史

实验小学六(5)班赵奕晨

今天,我作为小记者去了高淳博物馆,感觉就像和千年前的文物说了说话。那里有旧陶罐、老青铜器,还有雕刻着画的砖,每一件都像在慢慢讲着过去的事,一件件都在向我们展示着高淳多年前的样子。

“史前文明”的展厅里,我看见一个灰扑扑的陶罐。它摸起来肯定很粗糙,上面还有一道道绳子印似的花纹。讲解员说,这是五千多年前的东西,古人用它装粮食。我盯着它看了一会儿,仿佛看到好多人在田里种地,一点点把日子过起来。原来那么早的时候,高淳就有人种庄稼了。

二楼有一把青铜剑,经过时间的洗礼,青铜上都已经发绿,可刃口还能看出很锋利。标签上写着是春秋时候的,我一下子想起老师讲过的“卧薪尝胆”。这把剑会不会是哪个士兵用过的?它安安静静躺在柜子里,可我好像能听见以前在战场上发出的声音。

明代砖雕展区最让我觉得厉害。有一块砖上刻着“渔樵耕读”,打鱼的、砍柴的、念书的,连衣服上的褶子都看得清。我忍不住用手对着空气跟着画了画——原来以前的人不光要吃饱穿暖,还把平常的日子刻在了砖上。妈妈说:“这就像以前的人拍了照片,记下过日子的样子。”

走出博物馆时,虽然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但我明白了,这些老物件不是没用的东西,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念想。我们要好好看看这些老东西,把它们的故事记下来,传下去。

老师点评:这篇作文真情实感很打动人,对于博物馆文物细节的刻画细致又生动。作文中间三段写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陶罐、青铜剑和砖雕,结构清晰,突出重点。“它安安静静躺在柜子里,可我好像能听见以前在战场上发出的声音”这句更是体现了小记者丰富的想象力。希望你继续用你的笔,写出更多打动人的文字哦!

 

探寻高淳历史——游高淳博物馆

宝塔小学六(8)班陈昊

高淳,地处吴头楚尾之地,有多个古人类遗址。春秋时期,吴王在高淳境内筑了高淳的第一座城。春秋后期,吴国、越国和楚国先后占据地处三个诸侯国交界地带的高淳。因此,高淳出土了大量春秋时期的青铜兵器,可见高淳在春秋时期确实是吴、越、楚三国互相交战,争夺的战略要地。经历了秦、两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漫长发展。数次南下的北方人与当地人加以融合,在历史上几度繁华后,成功防住大洪灾,成就了如今的高淳......

什么,你问我这些知识从何而来?自然是从7月16日上午游览的高淳区博物馆了。

高淳区博物馆是一个十分宏伟的建筑。一进门便能看见一副几层楼高的巨型“高淳四宝”石雕,青灰色的石刻流露出历史的醇厚。大厅的两边便是高淳八景的雕像了。大厅里还有休息的桌椅,你也可以亲手印一张“鲤鱼跃龙门”或“凤鸟玄龟图”。大门边的盖章处也有许多印章可以盖在本子上,最复杂的当属“玄武”组合印了,它可是由好几枚小印组合而成,稍有一点差错就前功尽弃。一楼主要展览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而二楼展出的东西可就杂了,从新石器时期的贝壳到明清的砖雕,从玉蝉到铜镜,从东坝大马灯的图片到伍子胥的雕像几乎无所不包。

在这里,精美的青铜器并不算少,但在高淳博物馆的众多精美青铜器中,最有名的当属被称为是镇馆之宝级的,一把细节满满的青铜短剑。此剑青色,刃经千年而利,剑柄中空,剑两侧有耳,周身布纹,不愧为“镇馆之宝”。

高淳出土了大量文物,高淳博物馆足足有八千余件(套)文物,有兴趣的一定要来看一看哦。

高淳区博物馆,一个充满历史遗韵的地方。

老师点评:本篇作文充分的展示了你强大的历史知识储备,第一段从历史事件出发,引出高淳博物馆的参观,写作方式很新颖。作文详细介绍了高淳博物馆的概况,让人看了之后也有想要参观的想法。后面对于青铜剑的描写侧重细节,精准用词。希望你继续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写出更多有感染力的文字哦!

 

文物的自述

宝塔小学五(5)班王宇娴

我是一件有着历史故事的文物,猜猜我是谁?

给你一点小小的提示吧,我是一种打击乐器,在祭祀和礼仪场合中用于演奏。科学家认为我始兴于西周早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小成编,配套使用,代表着一定的身份等级。我一面有纹饰,一面光素,为地方特色,那么你猜到了吗?没错,我就是甬钟。我静静地呆在两千多年后的博物馆展示柜里,“咔嚓”“咔嚓”的拍照声和闪光灯围绕在我身旁,孩子们对着我指指点点,有的还把脸贴在了玻璃柜上,细细打量,对我充满了好奇,似乎想要透过我看到岁月不居,春秋代序。

忽然,马蹄声阵阵响起,似有似无,我似乎身处于战乱不断的西周之中。那个时候啊,周幽王得了一位美人,叫做褒姒,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命人点燃了烽火,召来诸侯军队,褒姒终于笑了。之后周幽王天天戏耍诸侯,还命人敲响我的兄弟姐妹们,大肆狂欢。日子一久,诸侯开始对周幽王不满。而当真正的攻打来临时,烟火再次被燃起,这一回,没有一个诸侯赶来救援,幽王被杀,那个不爱笑的美人也被抢走了,而我们甬钟,也在战争中留下了几条印记。

现在,我在博物馆中久居,离那个战乱的年代已经很远很远,依循着幽幽的青灰色光泽,人们依稀可以再次见到那个久远的时代里,文化的交融,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理想、追求和信念。

老师点评:本篇作文太有创意啦!小记者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童趣第一人称带我们走进了甬钟。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勾起大家的好奇心,对甬钟外形的描写也很细致,说明小记者观察力非常强哦!文章中段运用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例子,构思巧妙!希望你继续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文!

 

博物馆参观记

宝塔小学三(1)班邢雨萱

7月16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高淳博物馆参观,我们第一个进入的展厅里面全是镇馆之宝。其中有一把青铜剑,这是一把春秋时代的剑,剑身有云纹龙纹,纹饰精美,制作工艺十分高超。这是古代贵族佩戴在身上的,代表佩戴者位高权重。剑柄上的“小耳朵”也设计得很美观,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件文物。

然后我们来到了高淳历史人物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约1.5米、宽约1米的壁画,无量仙翁胖胖的,他的坐骑是鹿童与鹤童,看上去可爱极了!

最后,我们来到的第三个馆叫做东吴时期的高淳,展示了三国时期发生在高淳的吴国重要的农业发现,以及在高淳为官或居住的重要历史人物。听说高淳四宝之一的四方宝塔,就是三国时期孙权为他母亲建造的。

今天我们了解了几千年以来的历史、人物,还看到很多有意思的青铜器、字画,琳琅满目文物让我了解了更多的高淳历史文化,我觉得这次参观十分有意义。

老师点评:作为三年级的小记者,你的作文根据参观的时间顺序展开,条理非常清晰。清楚的描述了你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几件文物,对于文物外形的描写也很细致。但是有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不要忘记写作文题目哦!相信你一定能在每一次写作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高淳博物馆参观记

南京雨花台实验小学三(16)班陆史佳

小记者活动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启程啦!听阿婆说,这次要去的地方是高淳博物馆。高淳是我的故乡,高淳博物馆里一定有好多跟高淳有关的物品!于是我开心地跟外婆,妹妹一起走在有树荫的路上,吹着风,哼着曲,开启了这场高淳博物馆之旅。

一进入博物馆就看到了剑、矛、钺等等,这些都是兵器,古时候的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抵御外来侵害,制造了好多用着称手的兵器。

突然我看见一颗颗尖利的牙齿,正在好奇是什么牙齿时,讲解老师告诉我是猪的牙齿。我心想,猪的牙齿怎么跟我在动物园里看到的猪牙不一样?原来原始社会的猪都是生活在野外的,野外环境复杂,它们需要尖利的牙齿保护自己,就像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兵器也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其中有位对高淳影响很大的人物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叫伍子胥,伍子胥带领当时的高淳人民造了一条河,造福高淳,高淳人民为了纪念他,就给这条河取名胥河。

胥河东起太湖,西至长江,连接固城湖与荆溪,形成了军事与经济的运输通道。此外,胥河还影响沿岸的防洪排涝体系,大大提升了高淳的防洪能力。

看到阿婆推着妹妹来接我了,我的高淳博物馆之旅结束啦!回去的路上我跟阿婆聊天,聊高淳博物馆里见到的一切,阿婆笑眯眯地听着我说关于高淳博物馆的见闻,妹妹在旁边咿咿呀呀地附和着,我真是越来越喜欢我的家乡高淳啦!

老师点评:作为年纪最小的小记者,你的作文充满童趣,在文章中也可以看出你对家乡深深的爱哦!作文以你和阿婆的聊天作为开头和结尾,呼应着你参观博物馆前后的心情,从期待到结束后迫不及待与家人分享,非常有条理。作文中间部分描写了自己印象深刻几件文物,刻画得都很细致!小小年纪笔头不凡,希望你继续加油,用充满童趣的眼光去发现更精彩的世界!

 

光大集团参观记

宝塔小学六(1)班邢梓伊

7月15日上午,老师带着我们这些小记者来到了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

进入公司内部,我们看到了许多垃圾回收的小知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而其中可回收垃圾就是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主要的处理内容。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首先要从垃圾中转站把垃圾打包压缩,其次再把垃圾拖到垃圾焚烧厂里,然后再进行最终处理。这时有一个小记者问道,为什么要焚烧呢?讲解员阿姨让我们到二楼去看看。

我们迫不及待的上了二楼。一上二楼,往左边走了一两步。就看到了一面大玻璃,玻璃前坐着两个叔叔,他们旁边都有操控仪器,有一个长得像车子的手刹一样。我们往玻璃里看去,玻璃里有两个像抓娃娃一样的大爪子,非常有趣。此时他们正在运作,用自己的爪子勾起一部分垃圾,然后堆到已经成山的垃圾堆上。叔叔告诉我们,这一爪子的垃圾就有5~6吨,而一个爪子每天差不多就要抓50多下,一天处理生活垃圾约500吨。

我好奇地问道,垃圾看起来这么臭,为什么我们在这里基本闻不到呢?

叔叔回答,那是因为这里面的气压是负数,而负数就会导致我们这里基本闻不到。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控制里面的气压,这样的话,就基本闻不到臭味儿了。

接着,叔叔告诉我们,这里面开了一个口子,而那个口子就对着焚烧厂。只要垃圾堆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会用这个爪子把垃圾抓到那个焚烧厂的入口。而焚烧分为“一进四出”,首先“一进”是指生活垃圾,“四出”指的是烟气、飞灰、炉渣、渗滤液。烟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通过烟气净化处理,直到达标再进行排放。而飞灰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微小颗粒,经稳定化处理后送至填埋场安全填埋。留渣则是垃圾焚烧后剩余的固体残渣,经综合处理后,可混制泥土、砖块,用于道路修建等,实现资源化利用。渗滤液是垃圾堆放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分的液体,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听到这里我们都对这一切充满了好奇。

参观完光大的中央控制室以及各种设备,最后我们走出了光大集团。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想,这个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持续提升环保科普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推进环保科普工作,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不少力量。而我们现在虽然没法做到这些,但是我们可以从我做起,守护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争先做好保护环境的世界小公民。

老师点评:这篇作文是一篇优秀的环保科普记叙文,兼具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的指导意义。作文最后呼吁人人保护环境也给整篇作文加以升华。希望小记者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能在细节描写和术语解释上进一步优化,逻辑衔接更紧密,将会更加生动哦!

 

垃圾变身小卫士

淳溪中心小学五(7)班孙郦宸

在我家附近的东坝街道,有一座神奇的“垃圾城堡”——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这里每天都有许多垃圾车来来往往,它们运来的不是普通的垃圾,而是能够发电的“宝藏”呢!

走进厂区,最震撼的是两个超级抓斗机,它们像动画片里的机械手臂一样威风!爪子下面是宽24米、深30米的长方形大坑,操控员叔叔稳稳地操控着钢铁巨爪,把躺在坑里的垃圾运至高温焚烧炉。被送进高温炉的垃圾经过特殊处理,会变成明亮的电灯、会唱歌的电视机。据统计,光大年处理生活垃圾18.25万吨,发电7201万千瓦时。

每次看到路边的垃圾车,我都觉得它们在奔向一场神奇的变身仪式。虽然工作辛苦,但叔叔阿姨们就像守护城市的卫士,为城市的洁净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做好垃圾分类,也能变成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老师点评:小记者用童真的笔触揭示了环保科技的神奇与劳动者的伟大!文章视角独特,比喻贴切。“垃圾城堡”“宝藏”“变身仪式”“机械手臂”等比喻充满童趣又形象准确,瞬间抓住读者兴趣。将工人比作“城市卫士”,并点明“做好垃圾分类=变身地球小卫士”,巧妙升华主题,责任感强。请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你敏锐的观察和温暖的笔触,成为守护地球最闪亮的“文字小卫士”!加油!

 

垃圾的再生利用

新城小学三(2)班许瀚森

今日,我们小记者来到了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垃圾是如何再生利用的,还看到了人类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努力。

“小记者们看,这些就是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讲解员老师指着脚下深达30米的巨型垃圾坑说道。我趴在玻璃护栏上往下看,只见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我想这些垃圾一定很臭吧!可仔细嗅嗅,竟然一点儿不臭!讲解员老师说:“这里之所以不臭,是因为臭臭的空气都被排出去焚烧了,然后引入新鲜的空气,这样垃圾的味道就不是很臭。”

呀!还有两个大家伙在忙碌,原来是机械爪。它们像抓娃娃一样抓起五六吨重的垃圾。操作员们更是行云流水,只见他们的手灵活地拨动着操纵杆,让大机械爪抓起一堆又一堆垃圾。这时,我意识到我们丢弃的每个垃圾,都开启了一场重生之旅。

走进中央控制室,一整面墙的电子屏幕让我惊呆了。屏幕上一辆辆垃圾车像一个个勤劳的蚂蚁一样运输着许多垃圾,焚烧室里的橙红色的火焰正在欢快地跳跃着,我在屏幕上都可以感受到她的炙热。讲解员老师说:“焚烧后,这些令人掩鼻的垃圾,会获得新生,成为点亮万家灯火的电能。”

这次探访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现代中国的一扇窗。从“垃圾围城”到“变废为宝”,科技创新正在重写人与自然相处的密码。在这曲循环与智慧的演奏中,我听见未来中国的旋律!

老师点评:小记者用孩童的纯净视角,将机械爪比作“抓娃娃”,垃圾车喻为“勤劳蚂蚁”,火焰“欢快跳跃”,赋予工业场景以灵性。“丢弃即重生之旅”“变废为宝点亮万家灯火”等表述,精准把握了循环经济“资源-废物-资源”的核心闭环,展现了成熟的生态认知。结尾“科技创新重写人与自然密码”“听见未来中国旋律”升华了思想感情。这份融合科学求真与人文关怀的笔力,是未来“绿色书写者”的珍贵潜质!请继续以思辨为眼,以文字为琴,演奏属于你的生态乐章!

 

光大再生能源及水稻合作社参观记

宝塔小学四(5)班吕茗威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区融媒体中心小记者夏令营的老师们带领我们参观了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以及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

我们的第一站是光大再生能源基地,刚下车,眼前的场景让我大吃一惊——它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又臭又脏,反而十分干净整洁。讲解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垃圾的危害以及它们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能源的。

突然,一台巨大的垃圾抓取机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就像一台巨型抓娃娃机,但威力惊人!讲解员告诉我们,它一次能抓起6吨垃圾,而这些垃圾可以转化为500度电,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一个月。我从未想过,平时令人嫌弃的垃圾竟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科技的力量真是令人惊叹!

接着,我们来到了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这里展示了合作社从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们在水稻种植中运用的高科技。我们还了解了水稻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并见识了古人使用的打稻和吹米工具,感受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最让我兴奋的是VR体验环节。戴上VR眼镜后,我仿佛变成了一位现代农民,通过无人机远程操控,为农田喷洒农药。这种科技与农业的结合让我大开眼界。

参观结束后,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农田可以孕育出无数粮食,我们的国家不仅在某一领域强大,而是在方方面面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我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感到无比自豪!

老师点评:文章双线并进,对比鲜明。巧妙地将垃圾发电的科技震撼与水稻种植的传统与现代交融串联起来,展现了不同领域的“变”与“力”。结尾由点及面,从具体见闻升华到对祖国“方方面面惊人实力”的赞叹与自豪,立意高远,情感自然。小记者用一次探访,描绘出了一幅科技赋能、传统创新的中国图景!请保持这份发现“平凡变非凡”的慧眼和心系家国的情怀,你的笔,定能记录下更多时代的精彩脉动!

 

游高淳博物馆

宝塔小学四(5)班吕茗威

2025年7月16日,我们跟随区融媒体中心小记者夏令营的老师参观了高淳博物馆。这里陈列着无数精美的文物,每一件都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故事。

首先,我们走进了青铜器展厅。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造型独特,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只甬钟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表面布满了凸起的小青铜圆柱,雕刻着精致的花纹,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看到古代人们在庄严的祭祀仪式上奏响钟乐的场景。

接着,我看到了青铜鼎和青铜簋,它们是古代用来盛放熟食的器皿,古朴而庄重。旁边还陈列着盛酒的器具,造型别致、线条流畅。看着这些器物,我仿佛闻到了千年前的美酒香气,不禁口舌生津。

在青铜兵器区,一把把青铜剑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其中一把短剑特别吸引我,它虽不长,但剑身上的花纹雕刻得巧夺天工,宛如越王勾践剑的缩小版。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剑不仅是武器,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体现了主人尊贵的身份。

随后,我们来到新石器时代展区。这里陈列着原始人留下的动物骨骼,有鹿角、象蹄、龟壳等,每一件都充满了神秘感,让我对远古人类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博物馆里还有许多图案奇特的砖石,上面雕刻着羽人、青龙、老虎等形象,栩栩如生。边走边听讲解,我仿佛置身于高淳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听到了崔致远和双女坟的动人传说。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让我这个“历史迷”大开眼界。

高淳虽小,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次参观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为家乡的历史感到无比自豪。离开时,我的思绪仍沉浸在那些文物和历史故事中。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考古学家,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历史奥秘!

老师点评:小记者用文字搭建了通往过去的桥梁!对甬钟凸起圆柱、青铜剑“巧夺天工”花纹的精准刻画,以及“仿佛闻酒香”“听钟乐”的联想,赋予冰冷文物以温度和声音,体现非凡想象力。结尾由家乡自豪感“高淳虽小,底蕴深”自然生发“成为考古学家”的远大梦想,将参观体验内化为人生动力,立意高远且情真意切。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探索的热情,正是未来“时间侦探”的珍贵潜质!加油,小考古家!

 

“垃圾”到“能源”——小记者的神奇之旅

实验小学六(5)班赵以格

今天,我们小记者研学之旅要去探访一个神奇的地方: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高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它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新源路1号,毗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胥河。指导老师特意叮嘱我们:“带着问题去观察,用小记者的眼睛发现‘垃圾变电能’的秘密。”一路上,大家叽叽喳喳讨论不停,垃圾怎么能发电呢?那垃圾焚烧厂会不会臭气熏天?

终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一下车,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原本以为会是又脏又乱、气味刺鼻的地方,没想到却是绿树成荫,环境整洁,一点异味都没有,跟我想象中的垃圾场完全不一样!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垃圾卸料大厅。哇,这里可真大呀!一辆辆巨大的垃圾车有序地排队卸料。接着,我们来到了垃圾储存池。透过厚厚的玻璃,我看到里面堆积如山的垃圾,那些垃圾五颜六色,有废纸、塑料瓶、旧衣物,还有各种厨余垃圾。突然,一个超级大的抓斗从天而降,像一只巨大的机械手,轻松地抓起一大坨垃圾,然后稳稳地放进焚烧炉里。我们都被这一幕惊呆了!

最让我感到神奇的,还是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工作人员带我们来到了中央控制室,这里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指挥中心,一排排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数据和图像。通过大屏幕,我们清楚地看到垃圾在焚烧炉里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热量,这些热量把水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高速旋转,从而产生电能。原来,垃圾真的能变废为宝,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能!我不禁感叹,科技的力量可真强大啊!

这次的参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垃圾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废弃物,只要合理利用科技,就能让它们变废为宝,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同时,我也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后扔垃圾时,我应该都会想起今天的场景。告别浪费、学会分类,就是我们送给未来最温暖的拥抱!

老师点评:文章悬念开篇,结构严谨。以“带着问题出发”巧妙设置悬念,后续通过亲身观察和科学揭秘层层解开,逻辑清晰,引人入胜。结尾“科技变废为宝”的赞叹自然引出“垃圾分类重要性”的实践认知,“送给未来最温暖的拥抱”的比喻诗意而富有责任感,升华有力。小记者用敏锐的观察与科学的好奇,揭开了“垃圾”的重生密码,书写了少年的环保担当!请保持这份“解谜”的热情与“拥抱未来”的信念,你的笔尖,正点亮一场绿色的革命!加油,未来环保记录者!

 

稻田里的“魔法”指挥家

实验小学五(5)黄芊绘

今天我跟随小记者夏令营参加了一次特别的研学活动,目的地是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出发前,我脑海里浮现的是课本里农民伯伯弯腰插秧、挥汗如雨的画面。可到了那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大吃一惊——“我们根本没看到想象中的水田!”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指挥中心”!

合作社讲解员笑着告诉我们,这里是“数字水稻基地”,如今种田的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种水稻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农民伯伯们要顶着烈日,光着脚踩在水田里:弯腰插秧;背着沉重的药箱喷洒农药;还要时刻操心田里的水是多了还是少了,有没有害虫……现在呢?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控制室里。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大片的稻田。讲解员指着屏幕说:“看,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原来,田里藏着无数个传感器,它们24小时工作,能把土壤的湿度、水的深浅、田里的温度等各种信息,实时传到我们面前的大屏幕上。

更神奇的是,讲解员还亲自为我们演示了如何“遥控水闸”!只见她坐在电脑前,轻轻移动鼠标,点了几下屏幕。她对我们说:“看,现在我要给1号田块放水了。”话音刚落,屏幕上清晰地显示:远处田埂边的一个水闸,真的缓缓地自动打开了!水流开始流出那块田地。老师又操作了一下,水闸又听话地关上了。整个过程又快又准,她也不需要冒着太阳去田埂上开关水闸了。现代科技真是又酷又方便!我摸了摸控制台冰凉的按钮,心想:原来种田也能像指挥宇宙飞船一样!

这次小记者夏令营的研学活动让我大开眼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脑屏幕、数据流和远程指令。以前的农民伯伯们,变成了现在坐在“指挥部”里的“农田指挥官”,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师点评:小记者用“魔法”般的笔触,揭开了智慧农业的神奇面纱!开篇以“课本画面”与“科技指挥中心”的强烈反差,瞬间抓住读者,生动展现了农业现代化的震撼变革。结尾还敏锐捕捉到农民从“面朝黄土”到“农田指挥官”的身份转变,并点明“科技力量无穷”的核心,体现了对科技赋能农业本质的深刻理解。请珍藏这份发现“科技重塑生活”的敏锐,继续用你充满灵气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去描绘更多时代的“魔法”瞬间!

 

 

光大再生能源参观记

宝塔小学六(1)班邢梓安

7月17日,我跟随区融媒体中心小记者夏令营来到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参观。

一路风景美如画,来到大门口,我们仿佛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有枇杷树、杏树、梨树、枣树,还有许多灌木丛,郁郁葱葱的小草,长势茂盛的大树。远处有一个冒着烟的大烟囱。近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高楼。

在讲解员姐姐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大厅。一进去我们就看到了很多展示屏。原来垃圾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接着,我们参观了垃圾变废为宝的处理过程。当我们看到眼前的“垃圾坑”时,都感到非常震撼!操作员叔叔跟我们讲解:“这个抓垃圾的机器其实和抓娃娃的吊钩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装的是臭不可闻的垃圾,另一个则是美丽可爱的娃娃。”据了解,这里年处理生活垃圾18.25万吨,发电7201万千瓦时,这也太厉害了!

为了搞清楚垃圾是如何再利用的,我们跟随讲解员继续参观。首先看到的是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由城市垃圾收集点和农村垃圾收集点进行垃圾收集,再到城市垃圾中转站和农村垃圾中转站转运。在中转站的过程中,还要对垃圾进行打包压缩。最后才会来到垃圾焚烧厂或者堆肥厂、填埋场。接着,讲解员给我们介绍了垃圾焚烧发电处理。简称“一进四出”。“一进”为生活垃圾,“四出”指烟气飞灰、炉渣渗滤液。烟气是指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含多种污染物,通过烟气净化处理达标排放。飞灰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微小颗粒,经稳定化处理后送至垃圾填埋场安全填埋。炉渣指垃圾焚烧后剩余的固体残渣,经综合处理可制混凝土,混凝土砖块用于道路修建的,实现资源化利用。渗滤液指垃圾堆放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分的产液体,液体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接着,我们来到了提问环节,我们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向讲解员阿姨、叔叔提问,都最终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出了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我久久震撼,深深反思。作为一名小记者如何为保护环境做一些贡献呢?我想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植树绿化,不乱扔垃圾等等。同时希望读这篇文章的各位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让我们一起共同为国家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师点评:观察细致,数据翔实。信息量,科普价值高。“世外桃源”环境描写颠覆想象,和“抓娃娃机”比喻贴切,强化了变废为宝的认知反差。你用严谨的记录和真挚的呼吁,诠释了“小记者”的社会担当!请继续用你的笔和行动,为地球发声,你的每一份记录,都在点亮绿色未来!加油,环保小使者!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如果云知道~
【视觉高淳】万亩稻田“织”新绿~
【视觉高淳】凌霄花开映古巷
💐美得嘞!初夏来这里~
【视觉高淳】☀️金色海浪已抵达!
【视觉高淳】坠入春日梦境~
【视觉高淳】紫瀑流霞!梦幻上线
【视觉高淳】竹篓盛春光,指尖觅茶香,春山如黛,茶香满城!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