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客户端
微博
融媒体小记者研学——参观高淳区消防救援站、高淳陶瓷博物馆
2025-08-01 15:34:00

 

走进“火焰蓝”的世界

实验小学六(5)班  赵以格

今天我们小记者们怀着好奇与敬畏,一起走进了这座守护城市安全的“堡垒”—消防大队。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威风凛凛的消防车。红色的车身被阳光晒得发亮,仿佛一群随时准备冲出去的勇士。消防员叔叔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原来不同的消防车有着不同的功能。有的是灭火消防车,配备着大量的水和灭火药剂;有的是抢险救援消防车,里面装着各种专业的救援工具,比如液压破拆工具组、生命探测仪等。

随后是参观消防员叔叔的宿舍。推开门,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一块块豆腐;床单平整得没有一丝褶皱。消防员叔叔现场教我们叠被子,只见他手法娴熟,将被子三折两叠,不一会儿,一个标准的 “豆腐块” 就出现在眼前。我们纷纷上前尝试,可怎么也叠不出那样规整的样子,我不禁对消防员叔叔严谨的作风和超强的自律心生敬佩。

最让我激动的时刻,是观看消防员叔叔在训练场上的“钢铁手臂”,只见他们握住单杠,手臂肌肉一绷,身体就像轻盈的燕子向上蹿。下巴过杠的瞬间,手腕轻轻一转,身体悬空摆动半圈,又稳稳落下,动作干净得像被剪刀剪过的线条。“1、2、3……”我们小声数着,当数到第20个时,他们的额角已经渗出汗珠,但手臂依然挺得笔直,像两根嵌在肩膀上的钢柱。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引体向上不是简单的锻炼。在火场里,他们要靠手臂的力量拽出被困者,要抓着绳子从高楼降下,要扛着沉重的水带奔跑。那些在单杠上上下翻动的身影,练的不仅是力气,更是在险情中能托举生命的底气。

离开时,训练塔上的红旗还在飘,单杠的影子在地上晃。我想起消防员叔叔说的话:“练得苦一点,救人时就多一分把握。”这句话像颗小种子,落在我心里。我想说:“谢谢你们,让我们的世界更安全。”

老师点评:这篇文章以小记者视角展开,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消防大队的日常与消防员的精神风貌。为了进一步丰富内容,可以加入采访中与消防员的直接对话,例如询问他们关于训练的挑战和印象最深的救援经历。但整体而言,这篇文章已成功通过细节传递情感,是一篇优秀的纪实习作。

 

水火中的逆行者

新城小学三(2)班  许瀚森

今天,我们小记者们走进宝塔路消防救援站,沉浸式职业体验“小小消防员”。

首先,我们在消防员叔叔们的带领下来到了一辆消防车旁,红色的油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消防员叔叔拿了一根软软的粗粗的管子说道:“这是水管,可以运水,当水流到水管口,就可以‘嗖’地一下把火扑灭。”

我们跟着消防员叔叔认识了水管后,又来到了车库,消防员叔叔向我们展示了消防服,我惊讶地发现,看似普普通通的衣服竟然重达二十多斤!“这套衣服可以在火场保护消防员的安全,以免他们被火烧伤!就像这块头盔后面的布,这是为了防止火烧伤脖子而设计的。“消防员叔叔一边说,一边帮助同学穿上这套衣服,他们穿上后走路一摇一摆的,显得有些笨拙,恰似一只只小企鹅。此刻我意识到灭火救人真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呀!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他们锻炼的地方,首先我看到的是单杠和双杠,消防员叔叔告诉我们:“这些单双杠是用来锻炼手臂力量的。”

最后,消防员叔叔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教会了我们如何预防火灾,遇到了火灾如何逃生,一定要谨记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以及一些其他的消防安全知识。

这次探访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安全种子,相信它会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老师点评:文章以真实体验为核心,用儿童视角展现了消防职业的意义,是一篇充满教育价值的习作。若能在细节描写中融入更多个人感受与互动场景,将让“安全种子”的意象更深刻,也让读者更易产生共鸣。整体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体验记录,既传递了知识,也传递了对平凡英雄的敬意。

 

致敬火焰蓝争做安全卫士

实验小学五(4)班  李子矜

有一种蓝比天空还蓝,那就是“火焰蓝”;有一种赤诚,比火还炽热,那还是“火焰蓝”。

7月23日上午,我们区融媒中心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宝塔路消防救援站,沉浸式体验“小小消防员”的一天,零距离感受“火焰蓝”的热血与担当。

踏入消防队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消防车辆和各种先进的消防装备。在消防员叔叔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消防车并熟悉了各种器材装备,面对各式各样的消防车和专业的灭火器材,我们满怀好奇,认真地聆听消防员叔叔讲解各类车辆器材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消防员叔叔还现场演示了液压破拆工具组、无齿锯等器材的操作,为我们展示了登云梯和高空攀爬的本领。我们情不自禁为消防员叔叔炉火纯青的消防技术热烈鼓掌高呼。

随后,我们来到会议室,参加了一场精彩的消防知识讲座。消防员叔叔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火灾的成因、预防的方法、初期扑救以及逃生自救等知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火灾事故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火灾的危害性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讲座当中,消防员叔叔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指导我们进行实际操作。了解了使用灭火器的提、拔、握、压四个步骤后,我们基本掌握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最后我们参观了消防员叔叔的宿舍,床铺上的被褥叠放的整整齐齐,仿佛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各类物品摆放的井然有序,使得我们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的消防安全知识,也更加懂得了当警铃骤响时,正因为他们那抹“火焰蓝”负重逆行,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我们要向消防员叔叔学习,学习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争做生活中的安全小卫士。

老师点评:你把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清晰地、充满热情地记录了下来,并且完美地呼应了作文的题目——既表达了敬意,又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更是一份珍贵的成长记录和决心书!希望小记者继续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多彩的笔头写出更多精彩的作文!

 

珍爱生命,杜绝火灾——消防大队一日游

宝塔小学六(1)班  邢梓安

今天带队老师又带领我们去参观了宝塔路消防救援站。一进去,我们就看见了四辆威风凛凛的消防车。而消防车也是全副武装,车里有水炮、消防梯、灭火器等等。在车子的前面,还摆了1、2、3、4的数字牌。

我们随着老师走进大厅,可以看见消防员叔叔的值班列表,以及消防员叔叔的衣服。由于要灭火,他们的衣服里面都含有石棉,靴子里面有铁块。而且他们的头盔也非常重,我试着戴了一下,几秒钟就累得不行。接着,消防员叔叔也给我们展示了叠被子的本领,他们的叠被子可不像我们的叠被子,要叠成“豆腐块”,必须方方正正。

消防队长跟我们讲,这些都是消防员的基本功。每个月都会有几次突击检查。接着,他又带我们去看了消防员的日常锻炼,有引体向上俯卧撑,还有双杠训练。最后他还让我们体验了一下。

终于到了体验水枪的环节。消防员们安装上水带给我们体验了一下。水枪的后坐力很大,我们差点摔倒,可最终还是都学会了如何使用消防水带,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消防员们的不易。

户外结束,消防员叔叔带我们上了楼,随后他给我们科普了一些消防安全知识。比如说在家里面如果着火,若是火势比较小,要想办法尽快扑灭。如果是身上着火的话,不能往身上泼东西,而要赶紧在地上打滚。假如整个家都已经烧起来了,就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关闭房门,等待救援。

接着,他又告诉我们,消防员的职责并不一定是要灭火。还可以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一些日常老百姓遇到的难事,比如马蜂窝的清除,解救被门困住的人,锁在电梯里面的人等等。

再看消防员叔叔,感觉他们就像超人一样。可是超人也不是万能的,每年因为执行公务牺牲的消防员有15~30人,每个数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果没有火灾他们就不会牺牲。每年火灾中去世的人有上千人,如果没有火灾他们也不会身亡。

所以珍爱生命,杜绝火灾,保护自身和财产安全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

老师点评:文章对参观细节的描述非常到位,结尾的情感表达也十分真挚,本篇作文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感受和对消防员的敬佩之情,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内容具体,结构清晰,体验感强,希望在语言表达和主题深度上再进一步,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文章将会更加出色。

 

致敬最美逆行者——小记者参观记之消防队

宝塔小学六(1)班  邢梓伊

又是一个星期的小记者课,今天,我们小记者来到了宝塔路消防救援站。小时候我们就很好奇,消防员叔叔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手段才把可怕的大火给扑灭?今天让我们去消防大队一探究竟。

进入消防大队,老师先带我们来到了消防车前。消防员叔叔给我们讲解了他们所需要用的工具。有水带、梯子等,我们也体验了用水带如何灭火。水带非常长,足足有8米,重量也是可想而知。消防车射出的水炮可以射到很高的地方,消防员叔叔告诉我们,这是为了防止有高楼层失火,我们对此惊叹不已。每次只要有火情发生,他们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灭火,火势大的时候甚至还会有人员伤亡。说到此处我不禁伤感起来,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可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惧危险,消灭火情,甚至把自己的安危放在最后。所以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伟大的逆行者!我们一定要多多学习安全知识,从我做起,杜绝危险,这样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们。

随后,消防员叔叔又告诉我们,消防员不仅仅只是灭火,火灾发生的概率很小,他们平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无所不能”,比如交通事故、再比如帮人民处理马蜂窝等等。

后面我们又去参观了一下消防员叔叔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有一项对于我们来说很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叠“豆腐块”。而且这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必须完成,还会有人突击检查。对我们来说那么艰难的事情他们却信手拈来。真的太佩服他们了!

随后我们又去看了消防员叔叔平常是怎么训练的,他们的训练有很多种,比如爬绳以及单双杠,都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难。随后,我们又去参观了消防员叔叔们的消防作战服。我尝试着背了一下氧气罐,简直是太重了,不经常锻炼的话,你想背着它跑几公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在了解了消防员叔叔们平常要做的事情,我不由得感叹,他们可真辛苦啊!而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是为了在救援中可以更快更好更安全地完成任务。

最后,消防员叔叔给我们讲了一堂课。他告诉我们,不可以玩火,火是一种非常无情的东西。同时告诉各位正在看文章的朋友们,玩火事小,人命关天,所以请从自身做起,远离火源,注意用电安全!让我们自己安安全全的同时,也让可爱的逆行者们平平安安的。

老师点评:通过这次参观,小记者深刻认识到消防员的辛苦与伟大。他们是普通人,却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正如文章所呼吁的,每个人都应学会安全知识,减少危险发生,让这些可爱的逆行者平安归来。

 

水火中的逆行者

宝塔小学四(5)班  吕茗威

这个暑假,我们小记者们有幸参观了宝塔路消防救援站。这里是一个神秘而庄严的地方,驻扎着一群英勇无畏的消防员。他们时刻准备着冲锋陷阵,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消防员叔叔们给我们介绍了消防车。这辆庞然大物可以装载20吨水,配备了两根5号管和一根9号管。消防员叔叔告诉我们,9号管连接总水阀,5号管则负责安装水枪头并喷射水流。演示开始时,水枪喷出的水流如同两条银色光柱直冲云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消防员们在火场中奋勇拼搏的身影——他们手持水枪,与肆虐的火焰搏斗,直至将大火彻底扑灭。

接着,我们近距离观察了消防战斗服。它的头盔坚固无比,带有护面装置,能有效防止面部被高温灼伤。战斗服不仅防火,还配备了氧气面罩和氧气瓶,确保消防员在浓烟中安全作业。最令我惊讶的是那双厚重的靴子,内部嵌有钢板,不仅能保护双脚免受伤害,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用来破门。当我试穿这套装备时,才真切体会到消防员在火场中行动的艰难——每一步都仿佛负重千斤。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打破了宁静。原来,是抢险救灾车的超高压水炮启动了!水柱冲天而起,宛如一条巨龙在空中盘旋,随后又急速落下。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高楼大火被瞬间扑灭的场景,消防员们的英勇形象更加鲜明。

随后,消防员叔叔向我们展示了日常训练项目,包括滑锁训练和单杠训练。他们还详细介绍了从早到晚的作息安排,并现场演示了如何将被子叠成整齐的“豆腐块”。

来到室外,消防员叔叔又为我们介绍了各种救援工具:能切割钢筋和混凝土的无齿电锯、专门用于木头的电锯,以及多功能撬钳——它能在危急时刻迅速撬开车门。最后,他们还为我们讲解了消防安全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次参观让我深深感受到消防员的伟大。他们总是冲在最危险的第一线,没有丝毫犹豫。活动结束时,我仍意犹未尽,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敬意。

亲爱的消防员叔叔,我想对您说:“谢谢您,您辛苦了!”

老师点评:在小记者的本篇作文中,字字句句都能看出对消防员叔叔们崇高的敬意,感情真挚热烈!最让老师欣喜的是,你没有停留在感动上,而是真正理解了这次参观的意义!文章中细节描述也非常到位,希望你继续挥动笔尖,用最真挚的感情写出更多优秀的文章!

 

“蓝朋友”的使命

宝塔小学六(8)班  陈昊

绽放是花的使命,流动是河的使命,而扑灭火灾,应急救援是消防员伟大的使命。

我们戴着防晒帽站在阳光下,像是两排被炙烤的烤肉。尽管烈日炎炎,我们依旧兴致勃勃,迫不及待的想要参观了解消防员叔叔们的工作。

消防员叔叔首先对消防车以及车上的各类器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介绍完就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消防车喷水环节了。

只见那长长的白色水带在一分钟内迅速肿胀起来,从黑色的枪头喷射出水流。两条水带像两条银白色的巨蟒一样舞动,水枪是向前喷水,水炮是向天空吐水,水在空中落下形成人工降雨。见到如此场景,我们都想尝尝“雨”的滋味,一场水战之后,大家玩得痛快又尽兴。

结束后,消防员叔叔为我们介绍他们的消防装备,然后试穿。当真正把这些衣服穿在身上的时候和看着它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消防员叔叔问我重不重,我言:“有点重。”又一人道:“不重”。再一人回答:“没我书包重”。但其实他们把所有的装备都穿在身上的重量已经达到了70斤!

接下来,消防员叔叔为我们展示他们平时的训练项目——爬绳,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看得我们是惊呼声一声高过一声。

户外展示都结束了,我们来到了室内。消防员叔叔用PPT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消防安全知识,今天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今天的研学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消防员们的辛劳,不易与危险。他们的责任大到灭火,从火场中救人,从交通事故现场救出被困人员,小到帮忙赶走马蜂,把困在树上的小猫抱下来等。

他们担负重大责任,但从不退缩,不怕危险,终冲在危险最前端,为他们点个赞。

老师点评:本篇作文细致的描述了参观消防员工作日常的真实感受,从好奇到迫不及待,从玩得痛快到升华职业的责任。拥有这份对英雄的敬意和对安全的重视,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安全小卫士”!期待你在生活中实践你的承诺,也期待你未来分享更多学到的安全知识!继续加油,小作家!

 

参观防火英雄之“家”

南京雨花台实验小学三(16)班  陆史佳

小记者活动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上午热热闹闹的开始!老师告诉我们这次要去消防站。我心想消防站是什么样子的呢?会是红色的嘛?那消防车呢?消防站里是不是有很多红色的消防车?带着这两个疑问,我踏上了去消防站的路程。

终于到达消防站了,我迫不及待地跑下车,一下车就看见一辆辆排列整齐的消防车,果然跟我想的一样的,消防车排排坐,好像在跟我们说欢迎你们来参观我们的家。

过了一会儿,消防员叔叔们开始给我们介绍他们的日常生活。我真是佩服他们,他们能把自己的被子叠的方方正正的,真是太厉害了!消防员叔叔还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各种用具,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的头盔,跟爸爸妈妈骑电车时候带的头盔不一样,有个长长的披风在后面,他们告诉我这叫消防头盔,消防头盔由盔壳、面罩、披肩、缓冲层等部分组成,半盔式设计,具备防尖锐物品冲击、防腐蚀、放热辐射、反光、绝缘、轻便等性能。

消防员叔叔不畏艰险冲进火灾现场帮助人民,这些工具们可要好好保护消防员叔叔啊!

后来,我们又看了各种各样的消防车,消防车喷洒出的水喷向天空,给我们画出了一片漂亮的彩虹,我在心里默默对着彩虹说到:“希望消防员叔叔们都能平平安安!”

老师点评:小记者用纯真的眼睛发现了英雄之家的温暖与责任!开篇以“消防站是红色的吗?”的好奇心出发,孩童的疑问与想象让文章格外亲切可爱,充满童趣。对消防头盔的结构和功能(盔壳、面罩、披肩、防冲击等)描述准确且详细,体现了认真听讲和敏锐观察,是全文亮点!结尾“工具要保护叔叔”的童真愿望,特别是看到消防水喷出彩虹时默默许愿叔叔平安的画面,自然流露对消防员的感激与祝福,真挚感人。这份细致的观察力和柔软的心,正是未来“安全小卫士”的珍贵品质!

 

高淳的璀璨明珠——记高淳陶瓷参观之行

宝塔小学五(5)班  王宇娴

在鱼米之乡——高淳这块土地上,高淳陶瓷博物馆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今天,我们小记者一行人来到高淳陶瓷博物馆进行参观。进入馆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大船“南海一号”,船上载着各种“海捞瓷”。“海捞瓷”,书面定义为从古代沉船上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而在考古界的专业术语则是“出水文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兴盛于宋元以后。宋末元初时丝绸之路最为兴盛,瓷器顺着海上丝绸之路等渠道流传于世界各国,开始兴盛。

跟随讲解员继续参观,我见到了各种窑和陶的介绍。最吸引我的是定窑和钦州坭兴陶。定窑的陶瓷主色为乳白色,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润泽,常带有装饰,线条洗练流畅,形象秀雅,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的金花瓷是高贵而少见的产品。而钦州坭兴陶则为广西民间特色的二宝之一,它以钦江东西两岸的紫红套图为原料,烧制出富有铜质感的陶器,光鲜亮丽,其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馆内还陈列着紫砂、青瓷、均陶、美彩陶、精陶等产品,其中,宜兴的“五朵金花”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而镇馆之宝,中国国家用瓷“盛世如意”吸引了我们所有人的目光,听完了讲解,我们都为家乡的陶瓷工艺而感到骄傲!

中华优秀传统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老师点评:小记者用学者的严谨与鉴赏家的眼光,点亮了陶瓷文化的“明珠”!这份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与对文化瑰宝的珍视,正是未来“文化守护者”的珍贵潜质!请继续深挖历史的釉彩,你定是高淳最闪亮的“陶瓷文化小明珠”!加油!

 

走进CHINA“瓷”文化

武家嘴实验学校四(9)班  杨芷清

今天,我们融媒体中心小记者夏令营走进了高淳陶瓷博物馆。陶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这里静静地诉说着CHINA的故事。

进入博物馆,灯光柔和,展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陶瓷都散发着独特的光泽。我的目光被一块长达数米的文化砖所吸引,它的上面雕刻着立体的花纹、凤凰和戏剧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要将我带入那个繁花似锦的古代社会。这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体现。

随着讲解,我逐渐了解到陶瓷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排水管道,到建筑用的砖,陶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许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它们或古朴典雅,或华丽繁复,每一件都让人叹为观止!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走出博物馆,我心中充满了对陶瓷文化的敬畏和热爱。陶瓷,这一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变迁和文化传承,更激励着我们去探索、去创造、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陶瓷文化将继续兴盛传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磅礴的力量!

老师点评:文章视角独特,立意深远。开篇点明“陶瓷即CHINA”,精准抓住文化符号的核心,立意高远。清晰阐述陶瓷从实用器物(排水管、砖)到文化象征的演变过程,并点明其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对陶瓷文化社会功能的深刻认知。结尾的“敬畏与热爱”自然真挚,将陶瓷视为“见证者”与“激励者”,并升华为探索、创造、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小记者用纯净的心灵触摸了陶瓷的千年文脉,你的热爱,定能点燃传承之火!

 

瓷韵匠心——探秘国瓷诞生地

宝塔小学四(5)班  吕茗威

本周,我们跟随区融媒体中心小记者夏令营活动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高淳陶瓷博物馆。这里是中国国宴餐具的诞生地,那些招待外国贵宾的精美瓷器,正是出自这里!

一进入展厅,一艘缩小版的“南海一号”模型便映入眼帘。这艘仿真船上载满了景德镇陶瓷和湄洲岛的海捞瓷,仿佛在诉说着中国瓷器悠久的历史。随后,讲解员带领我们欣赏了各式各样的中国陶瓷,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件融合了十八种瓷器工艺的珍品。它的瓶身修长,采用汝窑的釉色,瓶颈处装饰着青花瓷纹样,瓶身上还绘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如羊、松鼠等,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瓶中跃出。这件瓷器不仅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巧夺天工,更寄托了人民对平安喜乐和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各种各样的国宴餐具。其中一套名为“盛世如意”的国宴餐具,它通体金黄,纹饰精美,轻轻敲击时,声音如洪钟般清亮,透着典雅与庄重。另一套“丝路国宴”则以蓝青色为主调,图案同样精美绝伦。这两套餐具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更表达了对各国领导人的尊重。看着它们,我仿佛穿越回多年前,亲眼目睹国宴上宾主尽欢的场景!

最后,我们还看到了名为“盛世同春”的餐具,它是上海和平饭店的专用器具。我想,能使用这样餐具的人,必定身份非凡。

高淳是我的家乡,这里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种类丰富。参观结束后,我深深沉浸在陶瓷艺术的魅力中,对家乡的陶瓷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为家乡拥有这样一座陶瓷小镇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老师点评:文章选材独特,立意高远。紧扣“国宴餐具诞生地”这一核心,聚焦“盛世如意”“丝路国宴”“盛世同春”等国家重器,赋予参观特殊意义,格局开阔。结尾由器物之美升华至对家乡陶瓷文化的“全新认识”与“骄傲自豪”,情感自然深刻,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当代国瓷高淳造

宝塔小学 六(8)班  陈昊

古有宋朝五大名窑、景德镇、宜兴陶,在我的家乡,高淳造中国国瓷家喻户晓。

今日上午,高淳区融媒体中心的小记者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满怀期待地走入了高淳陶瓷博物馆——一座外观宏伟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

一楼的大厅放置的“南海一号”南宋商船复原缩小版木制模型令人印象深刻!深棕的木船仿佛饱尝了大海的眼泪。褪色发黄的白帆如同漂泊大海多年的老渔民那张皱皱巴巴的,仿佛缩水瓜果的脸。木船上的海捞瓷虽因饱尝海水咸淡而永远在脸庞上留下了来自大海的“印迹”,但仍能从沧桑中看出其当年神韵。木船底部,铺陈着晶莹的塑料蓝珠,它不仅代表着大海安静、祥和、美丽、多产的一面;也像是远渡重洋,溅起的千层浪。我站在“南海一号”面前,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仿佛能听见这艘沉没了千年的古船的叹息!

二楼的国瓷展更是令人大开眼界!最令人侧目的当属“国韵黄”了。“国韵黄”是一套以黄色为主色调的骨质瓷。骨质瓷指的是含45%牛骨骨炭的陶瓷,这一类陶瓷的特点是薄如纸,色如玉,声如磬,本套国瓷黄底彩纹金边,黄色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感觉,上面的纹样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并从中选取了传统文化中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案,金色的描边也发出金属质地的光泽。

三楼展出了上百件现代大师名作,“辟邪”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件紫砂雕塑。神兽辟邪是南京象征,这只体格健硕的“辟邪”,色若泥土,看似周身都布有裂纹,实为自然纹理。它昂首挺胸,一爪前迈,看起来十分有气势!

高淳陶瓷博物馆,一个被历史与现代包围的地方,一个古韵与今风相融交汇的地方!

老师点评:小记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复活了沉睡的陶瓷史诗!开篇历史纵深感强,对“南海一号”模型的刻画尤为精彩——“褪色白帆如老渔民的脸”“塑料蓝珠似叹息的海浪”,比喻精妙,画面感与历史沧桑感交织。从古船沧桑、国瓷华美到“辟邪”神韵,层次分明。结尾“古韵今风相融”升华主题,点明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精髓!

 

如果文物会说话

宝塔小学 四(3)班  陈芊梦

推开博物馆的木门,一股沉静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玻璃展柜里的文物静静陈列着,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我常常在想,如果这些穿越千的见证者能够开口说话,它们会向我们诉说哪些不同的故事?

甬钟一定会骄傲地敲打自己的身体:“我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当年我可是在祭祀和礼仪场合演奏乐章,可代表着很高的身份呢!”它一面镌刻着神秘的纹饰,一面光洁素雅,展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那些图案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图腾信仰,诉说着先民的精神世界。

吴军利器矛也忍住会发出清脆的低吟:“我见证了吴王孙权从江东小霸王到三国霸主的传奇历程。他果敢睿智,广纳贤才,终使吴国雄踞一方。”矛上斑斑锈迹,是岁月留下的印记,更是文明演进的年轮。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锋利不在于能斩断什么,而在于能坚守多久。

“叮——”一声清脆的声响在展厅回荡,商周的青铜鼎缓缓睁开沧桑的眼睛:“我乃古代最重要的青铜器,祭祀时盛满美酒佳肴,连天子也都要为我行礼!”它身上的云雷纹随着语音轻轻颤动,那些神秘的图案仿佛要跳出青铜鼎表面。

离开时,夕阳为博物馆披上金色的轻纱。我终于明白,文物一直都在说话,只是需要我们静心聆听。它们不仅是过去的见证者,更是文明的传承者。也许千年之后,我们的手机、电脑也会在博物馆里轻声呢喃:“当年的人类就是用我们传递爱和思念的……”

老师点评:文章视角独特,创意满分。以“文物开口说话”的奇幻视角展开,赋予甬钟、青铜矛、青铜鼎鲜活的生命与个性,想象力惊艳!结尾“文物在说话,需静心聆听”点明核心,升华至文物是“见证者”与“传承者” 的高度,并与开篇“沉静气息”呼应。末句对“未来文物”的想象更是点睛之笔,跨越时空,余韵悠长。小记者用诗人的耳朵,听见了千年文物的低语! 请继续用你奇幻的笔,为沉默的时光代言!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如果云知道~
【视觉高淳】万亩稻田“织”新绿~
【视觉高淳】凌霄花开映古巷
💐美得嘞!初夏来这里~
【视觉高淳】☀️金色海浪已抵达!
【视觉高淳】坠入春日梦境~
【视觉高淳】紫瀑流霞!梦幻上线
【视觉高淳】竹篓盛春光,指尖觅茶香,春山如黛,茶香满城!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