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淳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固城街道的田启福是扎根乡村的工匠代表。今年8月,他荣获“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称号,在食品制作类制茶领域脱颖而出。从水泥厂下岗工人到省级工匠,他用二十余年书写了独特的“茶叶人生”。
秋日的固城街道花山村,茶山连绵绿意浓。在田家春家庭农场的茶田里,田启福正查看茶叶长势、指导工人拔草。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因企业改制,他离开了工作十余年的水泥厂。2000年,他没有消沉,毅然承包村里20多亩老茶园,开启创业路。
最初创业困难重重,老茶树品质老化、产量低,管理粗放,加工厂房破旧且没电没水。田启福没有坐等,而是辗转江苏省农科院、中国茶叶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地,参加茶园种植与加工培训,边学边干。他大胆淘汰老品种,引进“苏茶120”“苏茶108”“龙井长叶”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近年来又投入50多万元引进喷滴灌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
在不断提升种植技术的同时,田启福始终坚守手工制茶技艺,摊晾、杀青、揉捻、成型、干燥每道工序都严格把控。凭借精湛工艺,他制作的“淳田春月”茶叶屡获殊荣,今年送评的碧螺春获江苏省茶叶品质评价五星茶样。
致富不忘乡邻。田启福积极申报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将制茶技艺无偿传授给周边村民。他还探索夏秋茶综合利用,开发红茶产品,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如今,他的茶叶基地扩展到60亩,年销售额约150万元,带动200多户村民参与茶叶产业。60多岁的固城街道花山村村民李爱金,已在他的农场工作20年,负责拔草、松土、施肥等,年收入四五万元,对田启福评价颇高。
一片茶叶,一份匠心。田启福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怀揣梦想、坚持创新,就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光彩。如今,越来越多像田启福这样的乡土人才正在高淳这片热土上书写着精彩的创业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记者:吴芳芳 赵维康 编辑:黄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