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高气爽,正是出游好时节,不少市民接连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医生提醒,这并非都是感冒,很可能是在秋季花粉过敏高发期“中招”,需要仔细辨别,对症下药。
当前,我区已进入秋季花粉过敏高发期,过敏原主要来自蒿属、豚草等杂草类植物。这些花粉颗粒轻、数量大,在晴朗、干燥且有微风的天气下,能借助风媒在空气中远距离扩散,极易引发敏感人群的过敏反应。高淳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林士伟介绍,秋季虽迎来桂花盛开,但过敏体质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性疾病有多种表现形式,皮肤科最常见的是荨麻疹,此外还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结膜炎等。”
林士伟建议,预防花粉过敏首要的是规避过敏原。下午2点至晚上8点花粉浓度较高,过敏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务必佩戴面屏或口罩,并穿着长袖衣物。回家后及时清洗,室内多使用湿式清洁,必要时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如接触过敏物质后出现临床症状,症状较轻时,可在家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进行尝试性治疗。如果疗效不好,应及时就医。(丁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