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古柏街道江张村,曾因外来人口超本地村民1.5倍、群租房管理长期处于“真空状态”而陷入治理困境。如今,这里通过“一户一档”“月月巡查”“星级评定”等创新举措,成功蜕变为高淳区群租房管理的“样板村”。
江张村的蜕变始于2019年。随着高淳经济开发区不断发展,陪读家长、务工人员等大量涌入,村民自建房出租需求激增,但“重收益、轻管理”的模式导致消防隐患、人员流动混乱等问题频发。

古柏街道江张村党委副书记张智翔介绍,江张村毗邻人民医院与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及长期就医人员较多,村民纷纷改造自建房对外出租,张智翔介绍:“村民和租客的工单、投诉量很大,我们缺乏有效管理抓手。2019年起,我们联合多部门重点整治群租房,建立‘一户一档’,同时我们与房东、租户签订责任承诺书,明确消防安全职责,后续将检查、整改情况归档,清晰掌握每一户的消防与管理重点。”
摸清底数后,江张村为每栋群租房建立的“一户一档”,不仅包含房屋实景照片、租户身份信息、租房合同及安全承诺书,还能通过联动派出所筛查信息,帮助房东追回欠缴租金,切实保障双方权益。为提升房东管理主动性,江张村首创“群租房星级评定”机制,每季度从环境卫生、消防配备等五个维度为群租房评分,动态更新星级。星级高的房屋更受租客青睐,这让房东从“被动整改”转变为“主动提升”。房东陶金花笑着说:“我家房子评上四星级后,租客安全感明显提高,村委会还安排消防人员定期检查消防设施,住户觉得可靠又有保障。”

江张村还延伸服务半径,针对外来务工者较多的特点,开设社区暑托班、推送企业招聘信息,将治理融入日常服务。如今,村子虽无物业公司,却通过“村委+网格+民警+消防”的联动模式,实现了群租房的有序管理。

从“治理真空”到“江张样板”,这场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不仅为高淳提供了可复制的群租房管理经验,更带来深刻启示,面对人口流动带来的新挑战,唯有以服务促治理,才能让异乡人在村里找到“家”的温暖。谈及未来,张智翔表示,江张村正探索长效机制,比如引入社会资本,让硬管理与软服务相结合,真正把群租房变成大家的安心港湾。
(记者:柳江宇 马强强 编辑:黄大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