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漆桥街道入选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名单
2025-11-06 11:30:49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日,2025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名单正式公布,漆桥街道成功入选,成为区域内耕地保护工作的标杆范本。


蟹塘复耕,重现丰收画卷


在漆桥街道双联村,一幅丰收的画卷正在400亩蟹塘复耕区徐徐展开。昔日的养殖水塘,如今已化作连片的金色稻田,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其间,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装入粮袋。

“这片复垦的土地,不仅找回了农耕的活力,更让村民们对‘粮袋子’满满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双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春华感慨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双联村近年来在耕地保护上多措并举:一方面,在2023年底完成了这400亩蟹塘的整治复耕。通过引入市场主体进行规模化种植,既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也带动了本村百姓就业,大家认可度很高。另一方面,耕地抛荒撂荒的现象明显减少,村民们的耕地保护意识也显著提升。

丰收的喜悦坚定了双联村护地种粮的决心。下一步,将重点优化灌溉水渠等基础设施,以更扎实的硬件保障粮食稳产,让每一寸复垦土地都能持续产出“优质粮”。


林地转粮,挖掘增产潜力

耕地保护的热潮同样席卷了漆桥街道双游村。在马家宕地块,340亩林地的杂草杂树已基本清理完毕,待全面清理和平整后,将全部用于种植水稻等主粮作物,让这片闲置林地“变废为宝”,为粮食种植面积增添新的增量。

“这片地原先种植苗木,合同到期后,村民委托村委收回进行复耕。”双游村村委会副主任马双年详细解释道,“在充分征求街道、农业农村、规划资源等部门意见后,我们决定对这片土地实施复垦,将其改造为农田用于水稻种植,切实增加粮食产量。”



科技赋能,筑牢保护网络

从蟹塘复耕、林地转粮的“增量实践”,到智慧化管理的“科技守护”,漆桥街道正以实打实的举措,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漆桥街道国土资源所四级主任科员石磊介绍了其中的关键举措:“今年,南京市开展‘一田一码’试点,我们街道作为试点单位,对3272个耕地图斑逐一明确标识,形成了清晰准确的耕地资源‘一本账’。”同时,街道构建起“无人机航拍+视频探头+人工巡查”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并健全了区、街道、村“三级联动”的闭环处置机制,确保耕地保护问题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展望未来,书写“藏粮于地”新篇章

目前,漆桥街道共有耕地1.89万亩,成功守住了1.79万亩耕地保有量目标和1.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展望未来,街道将继续深化耕地保护模式,致力于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稳产高产的“黄金沃土”。

下一步,漆桥街道将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同时,计划探索对农业园区内约17000亩苗木林地开展林耕转换工作,这不仅能大幅度提高耕地保有量,还将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以“漆桥实践”为笔,漆桥街道正在广袤田野上奋力书写更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精彩篇章,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着基层的智慧和力量。


(记者:马强强 李婷 通讯员:孔越辉 编辑:郦慧慧)

阅读推荐
图片推荐
此刻正嗨
水慢城星光未至,热情已燃!观众们正带着满心期待有序入场!
如果云知道~
【视觉高淳】万亩稻田“织”新绿~
【视觉高淳】凌霄花开映古巷
💐美得嘞!初夏来这里~
【视觉高淳】☀️金色海浪已抵达!
【视觉高淳】坠入春日梦境~

版权所有: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9006971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3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