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如有五分江南气,则有三分在高淳。
高淳位于南京最南端,我省最西南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之美誉。是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国际慢城”、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所在地,声名远扬。
去年初冬,在北京召开的2020南京·高淳通用航空产业招商推介会上传出消息,高淳将于今年三季度开建A1级通用机场,建成后可满足飞行培训、观光旅游、应急救援以及短途运输等各类通用航空作业需要。
江南小城将迎来更大的世界。
实际上,作为离南京市中心城区最远的区,交通一度是制约高淳经济发展的瓶颈。
然而,“十三五”期间,高淳的交通格局已悄然生变。
地铁S9号线于2017年12月通车,高淳进入“地铁时代”,加速融入“南京主城1小时都市圈”,区位优势空前放大;宁宣(黄)铁路纳入《江苏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和《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通车后从高淳高铁站到南京南站只需20分钟左右;宁广高速(宁杭二通道)也已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加上通用机场,高淳将从“公路”时代全面迈向“铁公机(通用机场)”时代,产业、文化、生态等综合竞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相对于“十三五”,“十四五”的高淳将快跑前进。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交通。
2019年高淳开始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已集聚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等5所高校。
“十四五”期间,5所高校将全部建成,会为高淳带来10多万高素质人口。这将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外来年轻人如此大规模地注入到这座小城,这将带动各种生活、消费需求,形成人力优势,从而极大地促进城市发展。
水好人勤民风淳,高淳是延续至今的鱼米之乡,盛产的大闸蟹享誉海内外。在水塘边邂逅的老农,说不定年入就是百万。螃蟹产业是高淳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富民产业。高淳近50万常住人口中,螃蟹上下游从业人员超10万人。
除了最古朴的行当,现代的医疗器械产业也在这里风生水起。
高淳正举全区之力重点培育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规划建设7.78平方公里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推进省医疗器械检验所高淳分所等“一所六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中科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7家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医疗器械相关企业900多家,构建了涵盖研发生产、前端服务、市场配套等环节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生态日趋完善,产业集聚效应势头良好。
“十三五”期间,高淳区建设现代活力新副城、打造美丽南京示范区、夯实创新名城南部支点,对产业“洼地”、交通“末梢”、高教“荒原”等突出短板一个接着一个破题,“强富美高”新高淳建设正迈出坚实步伐、展现现实模样。
越来越多在现实中打拼的人们选择高淳,为生存减压,为人生加油。从城中的固城湖到游子山,从城外的慢城到古镇,驱车小城,时常能感受到这里充满了涤荡心灵的力量。
这是现代人需要的定力。
一如这座小城,朝向选定的方向,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