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南京市砖墙镇,仿佛置身“梦里水乡”。一望无际的蟹塘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涌动着勃勃生机;村庄依水傍堤,亲水平台、连片荷塘,令人流连忘返;平坦的农路贯通全域,沿途绿化、亮化、美化和谐配套;村民文化中心、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等一应俱全,村民生活怡然自得……很难想象,这里曾有着6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和5个欠发达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256户2018人,占砖墙总农户的11.03%、总人数的5.67%。近年来,砖墙镇把扶贫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发展,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脱贫创新模式、好路子。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砖墙镇凭借自身在脱贫攻坚领域的切实行动与积极成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产业脱贫 助村民增收致富
漫步砖墙镇永胜圩万亩高效水产生态养殖基地,3公里长的观蟹大道上,水杉郁郁葱葱,道路两侧分布着几十个标准化蟹塘。这里是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核心区,承担着螃蟹规模化养殖试点的重任。养殖大户李求根正在蟹塘边检查螃蟹长势,他笑着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李求根是砖墙镇西江村村民,2001年开始养螃蟹,至今已有20年。第一年,他养了18亩螃蟹,当年亩均纯收入接近2000元,“那年头,种粮食每亩纯收入只有200多元。”他说,从此以后,他不再出去打零工,专心在村边的塘口养螃蟹,2012年起,他的养殖面积扩大到80亩。和李求根一样,镇里绝大多数村民选择靠水吃水,螃蟹养殖面积超过5万亩,占全区螃蟹养殖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螃蟹等水产品产业带来的收入占到全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然而,因养殖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标准化养殖水平较低,产出效益总体不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进一步壮大螃蟹特色产业,2019年以来,砖墙镇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探索农业“五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科技化、品牌化)新机制,依托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组建江苏青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永胜圩2.1万亩土地进行统一集中流转、统一标准化改造、统一规模化经营,构建起“龙头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全方位开展螃蟹研发、苗种、加工、生产、流通、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李求根在基地承包了500亩标准化蟹塘,他算了一笔账,每亩可节约成本1000元,亩均效益有望达8000元,还有多项兜底补贴,“离亩均效益过万的目标不远了!”
统计显示,2019年底,砖墙镇所有市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全部超过9000元,11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稳定性收入全部超过130万元,提前一年实现“两个100%”脱贫。
“四清四拆四整治” 促人居环境提升
5月29日,围绕“四清四拆四整治”,砖墙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统一行动日”活动,来自区镇村300余名党员、志愿者身体力行,进一步绿化美化村庄周边环境,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当天一早,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穿梭在隆兴村夹沟自然村的主干道、小巷中,有的扫落叶、有的除杂草、有的清水渠,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呈现出一派和谐美丽的乡村景象。
“现在村里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太多了,除了有固定保洁员外,每个星期镇上还会组织志愿者来帮忙清理垃圾、打扫卫生。”隆兴村村民高兴地说。
而就在4天前,砖墙镇才开展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提升专项整治行动。由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牵头,针对背街小巷内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吊乱挂及杂草等进行拆除和清理,当天共清除乱堆乱放及建筑废弃物3吨,拆除围网1处,废弃大型家具1处,清理卫生死角十余处。
如此频繁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折射的是砖墙镇对于人居环境的高度重视。“十三五”期间,这个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共创建市级示范村7个、市级特色村2个、市级宜居村40个、区级美丽乡村52个、人居环境整体示范村2个。
水是砖墙的灵魂,这里因水而兴,也因水而美。立足“水乡”特色,砖墙镇将水环境的治理与提升视作发展的重中之重,5年来,全镇累计完成永胜圩生态大沟、相国圩沿线排涝站等114.63公里河道沟汊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实施小微水体和黑臭水体专项治理,落实河长制、井长制长效管理,有效改善水体质量。新增村级污水处理设施42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实现全覆盖。
据介绍,今年砖墙镇将推进9个美丽乡村市级宜居村建设,完成19个自然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提升改造,做好仙圩、秦家圩40公里河道沟汊生态治理,建立健全完善镇域范围卫生保洁、垃圾分拣和分类收运、道路和绿化养护、污水处理运维服务外包考核督查机制。同时,继续扩大整治范围,对全镇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照《2021年砖墙镇“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做好集镇区域、河道、道路、工地及村庄的环境提升整治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办好民生实事 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夜幕刚刚降临,砖墙镇双水线上的112盏路灯一并放出亮光,把2.8公里长的农村道路照耀得如同白昼。村民们吃过晚饭,互相邀约着,高高兴兴地到这条路上走一走、动一动,放松一天紧张劳动的身心。
双水线起点为砖墙老医院,终点为杨新坝,全长2.8公里,是周边5000余名村民出行必经之路。2020年,高淳区对这条路进行了提档升级,路面翻新拓宽后,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但因为各村经济实力有限,道路一直未安装路灯,老百姓夜间出行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民生难题,今年4月初,砖墙镇全面启动十大民生项目建设,其中就包括双水线、时青线、桥大线3条道路的亮化工程,总投资超200万元,涉及仙圩、茅城、周城等6个行政村。4月底,路灯亮化工程全面完工。
一盏盏路灯,不仅照亮村民回家的路,更温暖了群众的心。眼看一桩心事得以了却,西江村老党员卞钟荣心里乐开了花,他说:“以后晚上出门就方便了,感谢镇里替咱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点点滴滴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美好目标,凝聚着老百姓的无限期望。长期以来,砖墙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成双砖线、永仙路等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主要道路和一线圩堤实现亮化、“黑色化”全覆盖,形成圩堤大循环交通格局;新建镇文体教中心,成为全区首个省优质幼儿园全覆盖乡镇;完成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加快居家养老服务推广,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人数占比达60%。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砖墙镇谋划转型发展之年。砖墙镇负责人表示,全镇上下将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产业扶贫举措,提升乡村生态宜居质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建设“活力新砖墙、美丽大花园”、实现“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