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的处理目前基本采用生物发酵法,处理后产生沼气或是有机肥料,而在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街道则建起了黑水虻养殖转化有机废弃物示范基地,这里养了亿万条黑水虻(meng),专吃餐厨垃圾,成为了餐厨垃圾的“终结者”。
高淳区漆桥街道黑水虻养殖基地
政企合作 探索餐厨垃圾处置新路径
黑水虻养殖转化有机废弃物示范基地位于高淳漆桥街道的荆溪村,是漆桥街道和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建立,占地两亩左右。在这里,可以看到四组自动养殖架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黑水虻,正在吃餐厨垃圾。据基地负责人介绍,黑水虻,又叫亮斑扁角水虻,幼虫长约两厘米,作为腐生性水虻科昆虫,主要采食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餐厨垃圾含水率达 80%-90%,且高盐高脂,是黑水虻的上等食材。
黑水虻在吃餐厨垃圾
虫不可貌相 吃光街道所有餐厨垃圾
每天上午 10 点左右,漆桥街道的餐厨垃圾车开进基地,运来从集镇和各村收运的剩饭剩菜、蔬果瓜皮。工作人员对餐厨垃圾进行分拣、粉碎,并添加相应菌种进行发酵,之后再添加麦麸等辅料,垃圾变成了黑水虻的饵料。基地设计日处理有机垃圾 5吨/天,目前每天送到基地处理的餐厨垃圾约2吨左右,高峰期可以达到4吨。
每 100 克黑水虻虫卵可以吃掉 1 吨餐厨垃圾,经过 8 天的投喂,黑水虻卵就可以长为一条 2 厘米左右长的成虫,之后会进入冷冻冷藏处理。养殖后的幼虫又可以作为鱼、禽类、螃蟹等动物的高蛋白饲料。
自动养殖架上都是黑水虻
污染物零排放 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
1吨垃圾可以养出150—200kg的速冻成虫,如果每天供应5吨垃圾就可以培育1吨左右的幼虫,供应给市场价格最低时约2000元/吨,最高可达4000元/吨。而黑水虻在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及未能吞食的垃圾还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和土壤的改良剂,转化的同时没有臭气、废水等排放,达到零污染零排放。目前黑水虻粪便和食物残渣成了周边葡萄园、竹园等农场主们眼中的抢手货。
南京高淳通过政企合作共建,利用黑水虻吃餐厨垃圾的处置模式,投入少产出相对较高,有效减轻了基层财政负担;利用昆虫天性的自然规律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为垃圾分类处置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来源:高淳环保